美国癌症学会最新权威分析显示,全美成年人40%的癌症与44%因癌死亡,归因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定义了以下的“潜在可改变危险因素”:吸烟(正在吸烟或有吸烟史)、二手烟、超重、饮酒、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和饮食来源钙摄入不足、体力活动不足、紫外线照射、致癌病毒或细菌感染。
2024-07-15
Arthritis Rheumatol:特殊细胞受体TLR8或会影响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机体中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TLR8蛋白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机体的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并不表达,因此,其对TLR8的刺激或许并不会产生反应,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机体的单核细胞会对TLR8的刺激产生反应。
2024-10-05
Cell子刊:南京大学王宏伟/黄志强/王永祥团队发现,补充这种必需氨基酸,可预防癌症恶病质
该研究发现,癌症恶病质中,甲硫氨酸循环紊乱通过表观遗传调控REDD1,引发肌肉萎缩,从而揭示了在恶病质背景下缓解肌肉萎缩的关键调控通路,为恶病质期间维持肌肉功能提供了理论上的营养框架。
2025-01-01
Nature Medicine:瞿佳/张康/王劲卓团队开发全球首个通用大型生成式AI医学影像模型,帮助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
该研究开发了在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上训练的生成式AI模型,显示出更好的预测能力,在罕见病诊断、报告生成和自我监督学习的背景下非常有益。
2024-12-16
《细胞》子刊:Akk菌真是神通广大!中科院团队发现,母体孕期补Akk菌对子代小鼠干细胞影响深远,可增强后代神经发生
Parag Kundu团队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母体孕期肠道微生物对子代干细胞的深远影响,并初步揭示了背后的机制。
2024-12-16
《细胞》子刊:健康肥胖和不健康肥胖的脂肪差异,竟然这么大!科学家建立首个人类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细胞图谱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建立了首个人类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细胞图谱,展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者(MHO)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者(MUO)的差异。
2024-12-27
《癌细胞》:南开大学团队揭示乳腺癌细胞“化用”共刺激分子CD28,上调PD-L1表达实现免疫逃逸的机制!
南开大学研究者们也是先对TNBC这种典型的免疫冷肿瘤进行体内全基因组CRISPR筛选,专门识别影响免疫逃逸或抗肿瘤应答的关键基因,Cd28才作为候选基因之一被揪了出来。
2024-12-17
中性粒细胞在过敏条件下成为肥大细胞的“猎物”?!Cell:活体显微镜技术的应用,使科学家首次实现实时观察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间的微妙互动
通过在细胞培养环境中复现活体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捕获情景,研究团队成功锁定了这一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他们发现,肥大细胞会分泌白三烯B4,一种中性粒细胞常用的聚集信号。
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