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体重增加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基因?肠道菌群还是热量?
2018年9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随着肥胖率的不断增加,饮食和减肥产业目前美国就有大约700亿美元的价值,但我们很多人仍然对诱发体重增加的因素感到非常困惑;其中三个常见的因素就包括基因、肠道微生物组和机体的能量摄入,那么这三种因素到底在诱发肥胖上能占到多大比重呢?图片来源:neurowiki2013.wikidot.com基因从物种层面上来讲,基因与肥胖发生还是存在一定关联的
引发哮喘的原因是什么?
2018年9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哮喘是肺部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是气器官受阻,导致患者难以呼吸。西方社会中哮喘更为普遍,并且通常在童年时期发生。然而,导致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鉴于哮喘在西方社会中的发病率是全球发生率的五倍,这表明生活方式对该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通常在儿童时期发展,许多研究试图以发生或未发生哮喘的婴儿为对象,探究其内在的机制。免疫系统哮喘患者的一个常
其危害又是什么?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在治疗肥胖和糖尿病上取得了最新研究成果、肥胖的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预防这两种疾病?分享给大家!【1】JCI Insight:特殊表观遗传修饰酶有望帮助开发治疗肥胖和糖尿病的新型疗法doi:10.1172/jci.insight.120159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CI Insigh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治
传遍了朋友圈的羊驼-纳米抗体平台究竟是什么?
纳米抗体的发现1993年,比利时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中首次报道羊驼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种天然缺失轻链的抗体,称为纳米抗体。该种抗体只包含一个重链可变区(VHH)和两个常规的CH2与CH3区,却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不像人工改造的单链抗体片段(scFv)那样容易相互沾粘,甚至聚集成聚体。更重要的是单独克隆并表达出来的VHH结构具有与原重链抗体相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与抗原的结合活性,是目前已知的可结合目标抗原的最
是什么卡了国产创新药的脖子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大热,甚至引得总理就抗癌药相关问题专门作出批示。可以说,这部电影唤醒了国人关于“看病难”“买药贵”的记忆。有人发问,针对癌症、心血管疾病、抑郁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的国产药在哪里?中国的年度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75万亿元,仅次于美国;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130万件,位居世界第一;年度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已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真正用来救命的国产创新药
导致慢性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2018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大约有20万澳大利亚人群遭受着一种慢性疲劳综合征(CF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的困扰,这意味着患者会遭遇疲惫不堪或压力过大的表现。而肌痛性脑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ME)就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其是一种非常严重、且会给患者带来毁灭性损伤的影响。患者的症状包括:1)至
Nature:是什么让人类大脑如此之大?
2018年5月2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Mauricio González-Forero和Andy Gardner报道寻找食物和生火可能解释着为何人类有这么大的大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5月24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ference of ecological and social drivers of human brain
Nature:什么?肠道细菌竟影响神经系统疾病!
2018年5月21日/生物谷BIOON/---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关联性,解开了允许生活在肠道中的微生物的副产物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的复杂相互作用。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BWH)的研究人员一直利用动物模型和来自患者的人细胞来找出参与肠道-大脑连接以及免疫细胞和脑细胞之间交谈的关键参与者。他们确定了一个可能有助于指导多发性硬化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通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
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方案究竟是什么?争论了15年的问题揭晓答案
【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方面仍存在争议】在美国医师学会年度会议上,研究人员提出适合所有人达到的血糖目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不起作用。约75%的老年人有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这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领域,但是却没有针对这一人群进行的基于证据的研究,而且在临床护理的适当目标方面也存在一些争论。“医学历史告诉我们,根深蒂固的教条改变是缓慢的,对于把自己的职业生涯投入到一个正在被忽视的想法的人来说是这样,对于
PNAS:科学家揭示细菌为什么会战胜人类免疫系统!
2018年4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马里兰大学(UMD)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细菌引起持续莱姆病并对抗人体早期固有免疫反应的新机制。兽医学教授Utpal Pal博士已经在UMD研究细菌伯氏疏螺旋体长达12年,正是他的工作帮助找到了鉴定这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记物。现在Pal博士从该细菌中分离出了一种可以使人体最初的固有免疫反应失效的蛋白质,揭露了一种长期以来未知的机理。他还观察到了一种前所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