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林峰课题组在人体锌离子转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为了解决锌(Zn2+)外流的能量耦合器的争议,并揭示hZnT1的转运机制,本研究尝试纯化全长hZnT1,并使用基于细胞的体内和基于蛋白质脂质体的体外测定系统来确定其耦合机制。
Sci Transl Med | 南开大学赵强等团队合作发现腹主动脉瘤的潜在治疗新策略
该研究发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局部抑制可以预防AAA, AAA患者的主动脉组织中IGF1和IGF1R升高。
科学家发现,脂蛋白(a)和LDL-C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独立的,LDL-C降低不足以完全抵消风险
这项大型Meta分析研究显示,基线脂蛋白(a)水平与ASCVD风险之间持续且独立于基线LDL-C的关联,即使LDL-C经过他汀治疗后达到低水平,脂蛋白(a)水平较高仍与ASCVD风险增加有关。
Cell:清华大学李寅青/李丕龙团队揭示基因表达的“保温杯”——具有相分离能力双效应转录因子
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类具有相分离能力的dual-action TFs,它们通过选择性地招募转录核心组件,实现其独特的双效转录调节功能。
Adv Sci | 再添新作用!华南理工大学任娇艳团队发现大豆肽补充剂通过重编程肝脏代谢减轻营养不良
该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人体测量指数,使用一种新的标准(WAZ≤-1.83)鉴定了营养不良的非人灵长类动物(U-NHPs)。
Nature Genetics | 解析克隆性造血的隐秘世界:17个新基因与健康和衰老的深远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细胞会积累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s),这些突变会导致不同组织中克隆的扩展,特别是在血液中,形成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CH)。
PNAS最新研究:名字作为一种长期社会标签,通过社会期望和自我认同,逐渐影响面部外貌
这篇文章强调了名字可能影响个体的面部特征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名字和长相之间的关系。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样子可能不仅仅是遗传的结果,还可能是我们社会互动和个人经历的产物。
华科团队发现,运动促进骨骼生长受昼夜节律影响,活动期早期运动骨骼生长更多
研究者发现,ZT5和ZT9运动的小鼠和没运动的小鼠骨骼情况相当,但在ZT13运动的小鼠骨骼有了显著的增长,股骨长度增加了5%,骨体积分数(BV/TV)增长了26%,骨小梁厚度增加了54%。
科学家揭示人类炎性肠病的潜在诱发因子
本文研究发现为科学家们治疗炎性肠病提供了一条潜在的新途径,通过定制特定的膳食干预措施来影响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功能,研究人员或许就有望操控这些细菌群落来减缓机体的炎症水平。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揭示CD4+ T细胞IL- 6/gp130信号通路驱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本研究结果表明,CD4+ T细胞中的gp130/IL- 6信号在P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提示IL- 6阻断联合现有治疗可能对PAH患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