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癌受体蛋白结构得到解析 为药物开发铺平道路

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揭示了一种癌细胞受体蛋白的结构,未来有望用于开发对抗疾病进展的新药物。之前研究已经证明阻断该受体能够延缓一些肿瘤类型的生长和转移,但是因为很难获得这种高度不稳定的膜蛋白的结构信息,药物开发过程受到阻碍。

2017-01-23

Cell:纤毛G蛋白偶联受体与细胞外囊泡之间的信号转导调控

纤毛(cilium)是一种细胞表面比细胞小5000倍的小仓室,集中了Hedgehog信号传导、视觉、嗅觉和体重稳态的受体。通过维持其自身的第二信使环状AMP(cAMP)和Ca2+的浓度,纤毛为信号分子提供了独特的反应条件,这些信

2016-12-29

靶向受体蛋白延缓乳腺癌转移

在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靶向一种叫做RAGE的受体分子抑制了乳腺肿瘤生长,肿瘤血管生成和炎症细胞的招募,大大减少了乳腺癌细胞向肺和肝的转移。

2016-10-08

田长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液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类(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连受体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发展优化应用于膜蛋白结构研究的液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和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药理学,生理学手段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功能,结合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应用这些知识筛选,设计新的药物。

应用液体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人类(或其他高等真核生物)的膜蛋白(主要是G蛋白偶连受体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发展优化应用于膜蛋白结构研究的液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和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药理学,生理学手段研究人类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功能,结合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疾病相关的膜蛋白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应用这些知识筛选,设计新的药物。

2016-07-26

天然免疫受体“泛特异识别的结构生物学基础;4.N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研发

1. 肝脏的天然免疫耐受机理及其肝脏的免疫病理学研究;2. 肝脏NK细胞对肝脏再生与损伤的负调机理; 3. 天然免疫受体“泛特异识别的结构生物学基础;4.NK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的研发

2016-07-26

Nature communications: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转导机制取得新进展

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可以说是研究最普遍的一种受体,也是药物开发工作中的重要靶点,据统计超过30%的临床处方药是直接作用在GPCR上的,相关的研究已经获得了10次诺贝尔奖,GPCR的受重视程度可见一斑。GPCR主要通过G蛋白或者Arrestin信号转导行使功能,然而无论是G蛋白还是Arrestin,如何识别特异的受体产生的信号指令,并翻译成下游的功能的机制是不清楚的。

2016-03-23

PLoS One: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的起源以及进化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s)对GPCR的同源脱敏起着重要作用。受体被GRKs磷酸化激活后,会促进其与抑制蛋白高亲和性结合,结果阻遏了与G蛋白的结合。直接结合活跃的GPCRs可以激活GRKs,所以GRKs往往选择性的只磷酸化激活形式的受体,而不顾这些受体内基质肽的可接近性或者他们含有丝氨酸苏氨酸序列。 现在知道哺乳动物的GRKs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别,但是早期的GRK进化机制却不明确。

2012-11-18

Cancer:G蛋白基因多态性改变与膀胱癌患者生存期有关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新的分析研究发现一个特定的细胞信号通路基因的改变与膀胱癌风险,复发,病情恶化,患者的生存有关。 相关结果公布在Cancer杂志上,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提高膀胱癌的筛查和治疗。G-蛋白信号(RGS)途径对各种细胞过程是很重要的,并且与多种癌症有关联。

2013-03-25

Science:同期两篇文章揭示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与功能研究突破性进展

3月21日,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同期发表两篇在线文章,介绍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蒋华良课题组、美国Scripps研究所Ray Stevens课题组、北卡罗那大学(UNC -Chapel Hill)Bryan Roth课题组的联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成功解析了五羟色胺受体1B及2B的两个亚型晶体结构,从而突破了长期以来五羟色胺受体家族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困境。

2013-03-24

PLoS Genetics :水稻G蛋白介导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新机制

虽然异三聚体鸟嘌呤核苷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复合体是真核细胞中保守的一类重要信号转导分子,但是它们在植物如何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待阐明。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蛋白α亚基RGA1(D1)参与了油菜素内酯(BR)介导的信号响应途径,但是究竟D1如何介导BR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