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科学家用DNA制成可监测蛋白质运动的纳米天线
近期,加拿大科学家利用DNA制成了一种纳米天线,能够近距离监测蛋白质的运动,进而了解其功能。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ethods》期刊,标题为“Monitoring protei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using fluorescent nanoantennas”研究人员通过短DNA片段合成了荧光纳米
Cancer Discovery:科学家首次发现致病大肠杆菌会往肠细胞中注射新型毒素,破坏肠细胞DNA,促进癌症的发生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Fangyi Wan教授及其团队,在著名期刊Cancer Discovery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肠道中的黏附型致病菌可以通过其3型分泌系统(T3SS)与肠上皮细胞连接,并注入基因毒素(genotoxin)UshA破坏宿主肠上皮细胞中的DNA,导致细胞癌变以及肠癌的发生。每个人的肠道里免不了会有
揭示DNA结合蛋白高效结合DNA靶序列的新机制
2022年1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DNA结合蛋白如何在不受到阻碍的情况下在整个基因组中搜索它的靶序列。这一结果与我们目前对基因调控的理解------遗传密码影响DNA结合蛋白的结合频率,但不影响它的结合时间---相矛盾。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1月28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武田与Code Bio达成20亿美元协议:利用靶向性3DNA非病毒基因药物递送平台,开发罕见病基因疗法!
3DNA是一种新型、非病毒、多价、合成DNA递送平台,可克服基于病毒的基因递送方法固有的许多挑战,包括免疫原性、大小和递送限制、无法再给药以及制造复杂性。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检测DNA中第五种碱基的新技术
DNA的基本元素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和脱氧尿嘧啶(dU),然而目前还无法从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检测dU,严重影响了对dU功能的理解。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在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精准检测dU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
Cell Discovery:人类三原核胚胎中进行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取得成功
Nature发表了刘如谦(David Liu)团队的题为:A bacterial cytidine deaminase toxin enables CRISPR-free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 的研究论文,刘如谦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细菌毒素——DddA,它可以催化双链DNA(dsDNA)中胞苷的脱氨,将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
PNAS:揭示DNA修复和人类罕见神经变性疾病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Francis Crick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引发AOA2的遗传和分子改变拼凑在了一起,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AOA2的治疗性手段。
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的波动实现高时间分辨率的人体组织细胞谱系追踪
目前,记录细胞祖先的分子钟突变太慢,无法测量成体组织中细胞更新的短时间尺度动态。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Fluctuating methylation clocks for cell lineage tracing at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in hum
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Carbon、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DNA蕴含的信息可用于遗传疾病根源确定和特定药物开发等。因此,获取其信息对
新研究指出高等生物中存在高水平DNA甲基化的大部分证据可能源于细菌污染
几十年来,一小群一流的医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种生物化学的DNA标记系统,它可以开启或关闭基因。许多人已经在细菌中研究了它,如今有些人已经在植物、苍蝇,甚至人类脑瘤中看到了它的迹象。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它在高等生物体中存在的大部分证据可能是由于细菌污染造成的,而使用目前的实验方法很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