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坚获拉斯克奖,成为继屠呦呦、卢煜明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奖者,解开了DNA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2024-09-20
Nat Biotechnol | 突破传统:利用表观时钟技术EpiTrace追踪细胞衰老和发育轨迹
EpiTrace技术的问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分辨率来研究细胞的生命周期和谱系发展。
2024-05-15
Communications Biology:[18F]F-AraG成像技术探秘神经炎症与脂肪组织新联系
本研究利用[18F]F-AraG示踪剂首次展示了神经炎症与棕色脂肪组织及骨髓脂肪组织激活之间联系,提出了免疫-神经-脂肪回路,强调了棕色和骨髓脂肪组织在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交流中的媒介作用。
2024-07-12
eBioMedicine: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或能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预测人类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线粒体DNA片段的缺失或能在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帮助预测人类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2024-04-07
BJH:科学家有望利用iPS细胞技术揭示人类髓系肿瘤发生背后的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阐明了iPSC模型在解释由染色体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增强子劫持中的精确分子机制,同时还发现了用于癌症治疗的潜在治疗性候选药物分子。
2024-09-14
Nat Methods:scNanoSeq-CUT&Tag技术:可精准检测单细胞基因组复杂区域的染色质修饰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单分子测序平台的 scNanoSeq-CUT&Tag 新方法,可以精准检测单个细胞内染色质修饰特征,包括组蛋白修饰和转录因子的结合分布模式。
2024-10-12
J Extracell Vesicles:氧化应激过程中8-氧鸟嘌呤DNA糖基酶-突触结合蛋白7通路增加细胞外囊泡释放并促进肿瘤转移
本研究探索了氧化应激诱导癌细胞转移的机制,发现ros介导的DNA氧化损伤是启动OGG1和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ev释放和肿瘤转移的关键信使,这对理解癌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4-09-27
研究表明:人的线粒体DNA仅来自于母亲,主要影响后代身高、寿命和疾病风险,而父亲的饮食会影响后代健康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父母的遗传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基因的传递上,还通过环境和表观遗传机制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健康与发育。
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