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基因组中的一些DNA环并不长期持续存在
在人类染色体中,DNA被蛋白包裹,形成一条超长的串珠线。这条串珠线经折叠后形成许多环(loop),据信这些环有助于细胞控制基因表达和促进DNA修复,以及其他功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马
Science:古DNA研究揭示五千年来新疆人群演化历史
《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地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揭示PCBP2调控cGAS-DNA相变的机制
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作为一种细胞质内识别DNA的受体,在机体抗DNA病毒和细菌的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Nat Commun:新模型首次揭示了CRISPR-Cas9的DNA切割行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的模型,它建立了一个关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如何运作的定量框架,并允许他们预测在哪里、以何种概率以及为何会发生靶向错误,即脱靶。这项研究使我们首次对当今最重要的基因编辑平台背后的机制有了详细的物理了解。
Nature子刊:一种新技术或能改善血液中癌症DNA的检测
来自MIT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其能以最小的测序规模准确且有效地从患者机体的血液样本中识别出成千上万个DNA突变,这种名为MAESTRO的方法有望帮助检测接受治疗的患者机体的残存癌症病变,从而提醒临床医生患者机体出现的疾病复发,这明显优于目前的技术。
熬夜致癌的原因被发现:熬夜破坏癌基因节律,导致DNA修复效率降低,患癌风险大增
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已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昼夜节律赋予了人类行为和生理学的时间模式,使身体内在与外在环境的预期变化保持一致,被扰乱的昼夜节律会对健康产生影响。熬夜会增加代谢紊乱的风险,从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到精神疾病和癌症。近日,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期刊上发表了
Nature:科学家构建基因表达调控DNA序列进化和适应度景观研究框架
顺式作用元件是位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非编码DNA序列。这些顺式作用元件的突变可能影响与基因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基因表达,进而改变生物表型和适应度景观。一个完整的适应度景观由一个适应度函数定义,该函数将序列空间中的每个序列映射到其相关的适应度。但调控DNA序列与适应度建立的映射关系很难可靠地推广到整个序列空间,因此构建完全的适应度
《自然·癌症》:放疗会诱发中性粒细胞组织修复相关反应,促进癌症转移
目前,放疗是肿瘤患者最常规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约60%癌症患者会接受放疗。随着放疗技术设备及影像技术的更迭,放疗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越来越高。尽管如此,放疗过程中对于健康组织的误伤仍然不可避免。组织损伤首先带来炎症反应,但后期就需要启动组织修复。组织修复(再生)需要抑制炎症免疫反应,这跟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相似。然而,放射损伤-修复微环境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仍
Nature Genetics:科学家发现DNA复制叉移动速度是细胞命运变化的基础
细胞的全能性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出现,但其分子基础的特征仍不明显。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DNA复制叉移动速度是细胞命运变化的基础,并促进细胞重编程。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题为:DNA replication fork speed underlies cell fate changes and promotes rep
Nature:科学家发现同时具备两种DNA修复功能的新蛋白靶点
人类每天在辐射、雾霾等各种外部环境及细胞代谢产物等内源因素影响下,生命的核心DNA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ed breaks, DSBs)是损伤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同时,生命也无时无刻不在自我修复,而其不正确的修复会促进癌症的发展。针对如何准确修复DSBs的研究备受关注。近日,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