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发现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近日,该专题组从白玉蜗牛粘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的多糖基粘合剂(dried Snail Mucus Gel, d-SMG),发现其对湿润组织具有较强的粘附性能,优于临床使用的纤维蛋白胶。
Nature子刊:东南大学姚红红团队揭示circRNA促进缺血性卒中后血管修复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该研究从血管修复层面扩展了circSCMH1促进缺血性卒中脑修复的机制,为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世界首次修复肾细胞!Nature子刊:新型再生疗法可恢复受损的肾功能,IL11或成为治疗新靶点!
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肾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预测到2040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而慢性肾病在我国发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1亿。
施雪涛团队开发人工白膜,修复阴茎损伤并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早在2020年6月,施雪涛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毛传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庚教授等就曾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利用干细胞及3D打印技术
Mol Cell:错误的DNA修复机制或会导致BRCA相关的人类癌症发生
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易于出错的DNA复制和修复或许会导致遗传了BRCA1基因突变拷贝的个体发生突变以及患癌,这一研究发现或许对于预防携带这些突变的患者患癌具有非常重要
PNAS:顾正龙团队揭示衰老个体中线粒体DNA突变广泛存在且高度有害
该研究成功开发了低成本的单细胞mtDNA测序技术,并基于该技术绘制了老年个体的B细胞及单核细胞的mtDNA突变谱,发现老年个体的体细胞中mtDNA突变极为普遍,且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及有害性
基于环境DNA技术解析河口鱼类群落时空差异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团队和南海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团队在利用环境DNA(eDNA)技术解析河口鱼类多样性和鱼类群落时空差异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ure子刊:杨辉团队开发新型DNA碱基编辑器,首次实现高效腺嘌呤碱基颠换编辑
研究团队通过引入DNA损伤修复蛋白Polη(一种在跨损伤DNA复制过程中倾向于在AP中间体对侧添加A的DNA聚合酶),大大提高了A-to-T的编辑效率和纯度
Nature:揭示辐射对父亲DNA的损伤会遗传给后代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国科隆大学的Björn Schumacher教授和他的团队使用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动物模型,发现成熟精子的辐射损伤不能被修复,反而会传递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