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陈志坚获拉斯克奖,成为继屠呦呦、卢煜明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奖者,解开了DNA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2024-09-20

Dev Cell | 陈海洋团队揭示极长链脂肪酸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肠道干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稳态和肠道损伤修复过程

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肠道损伤后调节干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动态变化的详细机制,揭示了VLCFAs作为信号分子在此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2024-08-01

上海九院开展世界首个基因编辑治疗先天性耳聋临床研究,在mRNA水平修复致病突变并恢复听力

这项研究也是首次使用单个AAV载体递送RNA编辑工具在临床前研究中实现遗传性耳聋的听力恢复。

2024-04-10

Sci Adv│张薇/陈佳林/姚庆强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活性纤维增强水凝胶,用于肌腱连接损伤修复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首先评估了生物活性纤维增强水凝胶的理化性能和细胞相容性。随后,将水凝胶系统植入大鼠MTJ缺损模型中,评估其在促进MTJ结构和功能再生方面的原位有效性。

2024-04-28

Science | 北京大学胡家志团队解析哺乳动物DNA复制叉的空间构型

该研究开发了DNA复制相关的原位HiC (Repli-HiC)试验来研究涉及复制叉的染色质相互作用。

2024-03-16

J Extracell Vesicles:氧化应激过程中8-氧鸟嘌呤DNA糖基酶-突触结合蛋白7通路增加细胞外囊泡释放并促进肿瘤转移

本研究探索了氧化应激诱导癌细胞转移的机制,发现ros介导的DNA氧化损伤是启动OGG1和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ev释放和肿瘤转移的关键信使,这对理解癌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4-09-27

研究表明:人的线粒体DNA仅来自于母亲,主要影响后代身高、寿命和疾病风险,而父亲的饮食会影响后代健康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父母的遗传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基因的传递上,还通过环境和表观遗传机制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健康与发育。

2024-10-17

Nat Cell Biol | 广州医科大学冯杜团队发现TFAM是一种自噬受体,通过结合细胞质线粒体DNA来限制炎症

研究证明,在氧化或炎症应激期间,TFAM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LC3B)相互作用,通过cGAS-STING途径减轻mtDNA诱导的炎症。

2024-06-03

JCI:科学家发现,不改变tau病理,也可修复突触可塑性,改善痴呆相关记忆缺陷

该研究发现KIBRA可以在不改变tau病理的情况下,修复了tau蛋白病小鼠突触的可塑性,并改善了小鼠的记忆缺陷。

2024-03-15

DNA研究对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提出新见解 

研究针对湖南老司城遗址两个具有鉴定争议的动物头骨,开展了古DNA数据获取,获取了2例线粒体基因组数据。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