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设计出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比人眼看得更远更清楚
好消息是,由香港科技大学(HKUST)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了世界上首款3D人工眼,这款‘电化学仿生眼’,首次复制了人眼的曲面结构,为视觉类人机器人和视力障碍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令人好奇的是,人造眼球真的能让盲人像正常人一样看清世界吗?它又是怎样工作的呢?这一切,还要从眼球的结构说起。不是所有的人工眼,都能让人看清世界要了解人工眼,先要了解真正眼球的结构。
研究构建出同轴3D打印高强度小口径微管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研究员阮长顺团队、潘浩波团队与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刘文广团队合作,在同轴3D打印构建高强度小口径微管领域获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oaxial Scale-up Printing of Diameter-tunable Biohybrid Hydrogel Microtubes
Nature:首次在3D空间中绘制出姐妹染色单体的构象图谱
2020年10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长链染色体DNA分子的正确折叠对于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非常重要,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来绘制复制DNA分子之间的接触点,相关研究结果阐明了基因组在人类细胞核中进行折叠的分子机制。图片来源:IMBA细胞
Sci Adv:实验室培育的新型3D肿瘤模型或有望帮助改善卵巢癌的疗法
2020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实验室中开发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卵巢癌的3D肿瘤模型,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并开发新型的靶向性疗法。研究者所创建的这种多细胞3D微环境能够重现卵巢癌中肿瘤细胞生长的模式以及其如何对
3D打印人体心脏 为晚期心脏病患者解难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数据,每年因为心血管疾病致死数高达1790万,成为全球范围内致死的首要原因。通常,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脏病患者的一项重要选择。但根据世卫组织捐赠与移植观察报告披露,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只开展约3500例心脏移植手术。因此,缓解心脏移植手术难以开展的难题,需要保证重要器官的可持续供给。生物墨水巧破不可能的任务在过去的一
用于测试救命药物的3D打印心脏
去年四月,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George S. Wise生命科学学院的Tal Dvir教授领导的团队成功地利用从患者身上提取的组织制造出首枚3D打印心脏。研究人员估计,可能在10到15年内打印出定制化的器官和组织,从而解决捐赠器官不足和移植排异的风险。同时,这项创新技术还具备革新另一医学研究领域的潜力:药物筛选。Dvir教授说:“在培养皿中,所有
Bioprinting:3D打印用于创造心脏细胞
人类新生命的诞生起始于单个细胞,然后分裂并最终形成胚胎。根据它们相邻细胞发送的信号,这些分裂的细胞随后发育或分化为特定的组织或器官。
Sci Rep:开发出首个3D类器官模型来研究炎症诱发血脑屏障功能异常的机制
2020年8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威克森林浸信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首个拥有功能性血脑屏障的3D多细胞大脑类器官模型,其或许能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平台来帮助筛选能控制机体炎症的药物,炎症是多种神经性疾病发病的核心,比如缺血性中风等。
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问世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3D人工眼球。经过测试,其功能要优于现有的仿生眼,甚至部分性能超越人眼。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杂志,题目为“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研究人员将纳米光电传感器元
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血管透视镜
由阿德莱德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利用3d微型打印技术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小的、可弯曲的血管透视镜,这种类似摄像头的成像设备可以插入血管,提供高质量的3d图像,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心脏病发作的原因,并有助于改善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李家文博士(心脏基金会研究员)激动地说:“将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如此有用的东西,这令我感到兴奋! ”来自南澳大利亚健康和医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