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纸基光热可逆驱动器件研究取得进展
驱动器是一种能够在外界信号源刺激下产生位移响应或提供力学输出的器件,这种器件将电、热、光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按照既定程序转化为机械能。近年来,柔性纸基驱动器因其质轻、成本低、可弯折等特点备受关注,但因纸基材料耐水性、耐溶剂性和耐热性较差,如何在纸质基底上制备结构化驱动器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材料表面界面课题组采用3D打印实现了纸基光热驱动器件的快速制备。研究
生物谷携手戴尅戎院士开启“2018(第四届)医用3D打印行业峰会”
2018年5月12日,生物谷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全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第四届)医用3D打印行业峰会在上海盛大帷幕。 此次会议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顶级医用3D打印专业会议。本次大会由卢秉恒院士和戴尅戎院士领衔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大咖,包括政府部门领导、产
美国利用旋转3D打印制造高强度材料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利用旋转3D打印喷头和精确控制的位置移动,使打印出的材料具有木材等自然材料才有的微观纤维结构,从而显着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这项研究成果获得美国海军实验室和增材制造投资公司GettyLab的资助,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天然存在的复合材料,如牙齿、贝壳等,利用纤维结构的排列来提高强度。为了模仿自然界这一特性,此前增材制造业曾利用电磁场等途
中国首例私人订制3D打印颈椎手术获成功
73岁的女患者张宇(化名),双膝患退行性骨关节病10余年,关节疼痛使得行走活动受限。在吉林石油总医院,麦递途利用3D打印技术为她定制了个性化截骨模块,帮助其完成了全膝关节置换(TKA)手术,与传统置换术不同的是,使用这一解决方案使得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及引流量更少,手术的风险也更小。这一案例中,3D打印导板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最大的亮点。3D打印能根据患者的受损部位定制需要的器械进行
3D打印智能假牙 能缓释药物防止口腔感染
在布法罗大学牙科医学学院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未来我们使用的假牙可能会变得更聪明。在美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佩戴假牙,而假牙经常会导致口腔感染,症状包括了红肿、发炎和肿胀等。当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并且可以未来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包括假肢和临床设备。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了一种特殊的假牙,这种假牙包含了微型胶囊,能够完成抗真菌药物的释放控制过程。这些药物
3D打印探索制造软体机器人
这条章鱼,可能是个假章鱼。深海里的软体生物一直都是神秘而暗黑的存在,像章鱼和乌贼这样的头足类动物更是机器人世界的灵感来源。The 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与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对软体机器人进行探究。该研究小组近期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面对庞大的障碍时,无脊椎机器人拥有天然的优势,可以挤进或绕开障碍物。因此该研究小组展开了对软体机器人的制造。与2016年12月问世的全球
唐都医院开展3D打印胸壁重建手术
3D打印聚醚醚酮(PEEK)这种高分子材料,已经开始植入人体了,你觉得惊讶吗?而且,还是充当好几根肋骨,用来保护人体内脏。近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决定采用3D打印技术对患者进行胸壁重建手术。手术组再次将一副技术制作的PEEK材料胸骨顺利植入一位胸骨肿瘤患者体内,PEEK材料是非常理想的非金属植入物替代材料,国内仅西安交通大学等少数几家单位掌握了PEEK材料的3D打印技术。
3D打印功能性生物陶瓷支架取得系列进展
传统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主要用于骨组织工程,但在软骨再生、肿瘤治疗方面还缺乏研究。前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3D打印生物陶瓷支架用于骨-软骨再生及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7, 27:1703117-1703130; Advanced Science 2017, 4:1700401-1
男婴脑袋“跑偏” 专家借3D打印术为他再造颅骨
出生后脑袋一路向左“跑偏”,7个月时两边脸明显一大一小,荆州男婴来汉求诊,被确诊为少见的颅缝早闭。武汉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外科通过3D打印技术还原畸形颅骨,再经过讨论研究,为孩子再造一个正常颅骨,这在我省尚属首例。昨日,宝宝康复出院。男婴脑袋“跑偏” 专家借3D打印术为他再造颅骨小男婴明明(化名)家住荆州,他出生后头就不圆,长到7个月时,样子越来越奇怪——头向左边歪,右边脸明显
3D模型揭示癌症转移的秘密!
2018年4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由于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医生们也许不久后就可以知道肿瘤是如何生长以及进展的。这项研究探索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组成细胞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Biofabrication》上。图片来源:Librepath, Wikipedia来自哈佛大学的David Mooney教授是该研究通讯作者,他说道:“肿瘤微环境的特点就是不同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