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珊瑚虫给虾虎鱼发出信号,“来为我打扫”
据Danielle Dixson 和 Mark Hay披露,海藻的过度生长是珊瑚礁的一个主要问题,而珊瑚礁所受到的所有主要的压力——从过度捕捞至气候变化——都会促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海藻似乎是当其非常接近珊瑚时才会造成这种损害的,因此Dixson 和 Hay推测,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食草鱼类可能会通过吃那些生长在珊瑚礁上的海藻来保护珊瑚的。
Science:斑马鱼如何长出新的神经元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使得斑马鱼的大脑能够在其受到创伤性损害之后再生的机制。与哺乳动物不同,这些在淡水中生长的小鲦鱼因为脑部损伤所致的炎症会伴有新神经元的产生。 如今,Nikos Kyritsis及其同事展示,在损伤反应中,斑马鱼脑部的炎症会激活特定的信号传导分子及神经胶质细胞,后者可促进替代神经元的生长。
PNAS:日本沿海浮游动物和鱼体内发现放射性元素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ukushima-derived radionuclides in the ocean and biota off Japan,”,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在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和海啸之后3个月在浮游动物、海水和鱼类身上发现了来自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元素。
Cyberplasm:仿造寄生鱼的机器人帮助搜索疾病
一个研究小组正在试图创造基于寄生鱼的多细胞微型机器人Cyberplasm,用来测试血液情况,从而能帮助人类诊断出疾病。这个机器人只有1厘米长,用电子神经系统的人工肌肉细胞葡萄糖供电。 Cyberplasm也有视觉感受器,以便它可以看到周围的一切,而这个机器人大量的传感器设计也能感受和应对体内不同的刺激。 现在Cyberplasm还尚未完成,研究人员正在对其各个组成部分的进行检测和工作。
Blood:斑马鱼模型研究发现一种抗白血病新化合物
2012年4月9日,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新的毒性小的抗白血病化合物能成功治疗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斑马鱼,研究结果证实该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一种针对人白血病的新药物。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导致正常未成熟T细胞发展成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能迅速进入血液和身体的其他部位,诱发一些危及生命的症状包括出血过多和频繁的感染症状。
Nat Commun:新型斑马鱼模型或可帮助开发治疗严重癫痫症的疗法
2013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示,斑马鱼携带有一种特殊的突变,其或许可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Dravet综合征(DS,严重肌阵挛癫痫)的疗法,该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儿童癫痫症,其往往会导致耐药性癫痫发作以及小儿发育迟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发现一鱼类新属-狭吻鱼属
野鲮亚科是鲤科鱼类中一类适应流水环境的南方类群,该类群在口唇部的系统结构上有剧烈的分化,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尤其在中国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区分化出了众多的特有种甚至特有属,因此成为鲤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热点类群。野鲮亚科在中国有26属,其中12个属为中国特有。
第一三共终止nimotuzumab III期鳞细胞肺癌研究
因安全性问题,第一三共制药终止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在日本鳞状细胞肺癌III期试验。该药是首个靶向人EGFR的单抗,在我国由百泰生物上市。
HBIJP:王世骐等有关铲齿象的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近期,英国《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eobiology)在线刊发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副研究员和叶捷研究员完成的题为《丁家二沟动物群中的达氏铲齿象新材料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论文。
JCI:抑制β1-整合素可增加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对化疗的敏感性
基于PDB文件1x69构建的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结构图,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是全世界第5种临床上常见的癌症,平均发病率约为10~15/10万。还有研究表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容易出现第二种原发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