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一种非工业化饮食可以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这种名为“NiMe(Non-industrialized Microbiome Restore, 非工业化微生物组恢复)”的新饮食增强了罗伊氏乳杆菌在肠道中的短期持久性。

2025-02-23

超19万人研究:每天摄入含糖饮料>250毫升,慢性肾病风险增加45%,且饮料中的果糖增2倍肿瘤生长速度

研究表明,含糖饮料的过量摄入不仅会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风险,还与慢性肾病和某些癌症的发生相关。

2024-12-10

这8种饮食模式,延寿约4年!Nature子刊:华中科技大学揭秘,坚持这些饮食模式能降低慢病风险和死亡!哪种效果好?

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与血浆中特定的蛋白质组特征息息相关,而这些特征又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风险降低和寿命提高有关。

2024-10-25

Cell:将植物性饮食与肠道微生物配合使用有望预防胃肠道疾病

这项研究详细介绍了不同肠道微生物如何使用各种专门的酶来代谢特定的酚苷。这些酶为了肠道微生物自身的利益切断了糖分子,同时释放了对我们来说可能有用的小分子。

2025-04-15

AJCN:无论饮食的营养质量如何,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品都会加速生物衰老!

来自意大利IRCCS Neuromed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无论饮食的营养质量如何,大量摄入超级加工食物或与机体生物学衰老加速有关。

2024-11-26

Nature子刊:即使短期高热量饮食,也会对大脑产生持久影响

这项研究揭示了短期高热量饮食对大脑胰岛素作用的长期影响,强调了饮食对大脑代谢和行为的潜在影响,为理解肥胖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2-26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雷群英团队揭示低蛋白饮食促进肠道炎症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氨基酸信号通过增加NUFIP1蛋白质的磷酸化,从而正常激活肠道DDR来防止肠炎的发生。

2025-01-08

遗传才是主因,饮食只是“帮凶”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识别出了适合后续进行研究的痛风炎性发病机制的候选基因和分子过程。

2024-10-22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水熊虫耐受剂量辐射机制

作者发现,水熊虫 DNA 中的 2801 个基因参与了 DNA 修复。更具体地说,他们发现有三个关键因素帮助它在辐射暴露中存活下来。

2024-10-29

饮食如何改变色氨酸代谢并引发心脏病?Nat Commun揭示:肠道IDO在调节色氨酸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性影响

这项研究揭示了肠道IDO在调节色氨酸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身性影响,为开发针对肠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开辟了新的途径。

2024-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