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三届)非编码RNA学术研讨会在沪圆满闭幕。
当天来自国内非编码RNA领域的9位专家就各自近来的工作向大家做了汇报。非编码序列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化最大的部分,大量非编码序列被转录加工成小RNA和长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和转录后等多个水平上控制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内调控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多种人类疾病存在密切关联。
Cancer cell:癌症中长非编码RNA全解读
人类基因组包含大约20,000个蛋白编码基因,但这些基因只占人类基因组的不到2%,而基因组的70%都用以合成非编码RNA,但到目前为止,仍然缺少系统性描述长非编码RNA在人类癌症中变化的研究。大部分对癌症基因组变化的研究都聚焦在编码蛋白的一小部分基因组。
【盘点】非编码RNA与人类疾病关联性亮点研究
人类基因组计划揭示人基因组中有30亿个碱基对,其中1.5%能够编码蛋白质,98.5%是非蛋白质编码基因,这些基因序列一度被认为是垃圾基因。然而随后的ENCODE计划表明,大约75%的人类基因组能被转录成RNAs,当中74%是非蛋白编码RNA(ncRNAs)。
疾病风险数据库项目被列入上海创新资金拟立项名单
日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度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拟立项名单》,梅斯医学开发的"疾病风险数据库"项目名列其中。同时,该项目还在2015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
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功能研究
在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孙教授就“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功能研究”做了精彩演讲。孙树汉教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教研室主任,“遗传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全军医学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遗传研究所所长。
从心脏病到癌症——长非编码RNA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直到近几年才发现人类基因的70%是非编码RNA,非编码RNA不能翻译为蛋白质,但仍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Stefanie Dimmeler是首批发现一个microRNA亚群在血管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研究人员之一,她最近获得了欧洲研究委
新的基因组数据库为调控DNA寻找靶基因
最近开展的大型基因组研究计划将有助于疾病的研究。科学家们多年以来就意识到,基因组并不仅仅只是编码蛋白质的一系列遗传密码。它同时也是一块巨大的“开关板”,充满着可控制基因活性的DNA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