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浆虫使老鼠永久变“僵尸” 对猫丧失恐惧感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弓浆虫感染老鼠大脑可使它们失去对猫的恐惧感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弓浆虫慢性感染可使老鼠失去天生对猫的恐惧,使老鼠变成“僵尸”。 伴随着老鼠对猫天生恐惧的消失,老鼠大脑不再探测到弓浆虫的存在,暗示着这种感染可能导致老鼠大脑永久性变化。
科学家基于人类干细胞培育出跳动的老鼠心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科学家采用人类干细胞成功培育可以跳动的老鼠心脏,有望未来用于培育人类移植器官。 在美国,平均每34秒就有一位患者死于心脏病,目前有500万名患者遭受着心脏衰竭,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有望使用人类干细胞培育移植器官 从老鼠体内摘取的心脏组织剥离其细胞,进行人类干细胞培育生长,最终可恢复老鼠心脏跳动 ;图c,是老鼠心脏的培养基;图d...
日本研究人员利用老鼠胎儿细胞实现泪腺和唾液腺再生
利用从实验鼠胎儿采集的细胞,成功使成年实验鼠泪腺和唾液腺再生 干眼症和口腔干燥症是当代社会困扰很多人的顽疾。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利用从实验鼠胎儿采集的细胞,成功使成年实验鼠泪腺和唾液腺再生,这一成果有望根治干眼症和口腔干燥症。 干眼症是指泪液分泌减少或泪液质量异常导致的眼部不适,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等,日久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影响视力。
科学家发现第六感:为老鼠创造心灵感应
北京时间2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称,他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 科学家把能够发现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的探测器植入到老鼠控制触觉的大脑部位。当红外光闪耀时,这些动物就会以整理胡须的方式对此做出反应,这表明它们认为它们将被碰触到。它们很快会发现“接触”源,开始向信号方向移动。
Frontiers in Psychology:垃圾食品让老鼠也暴饮暴食
2014年10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饮食垃圾食品不仅生成大鼠的脂肪,而且还降低了他们,对新型食品的胃口,这种对新型食品的胃口偏好通常驱使他们寻求均衡的饮食,报告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心理学的开放获
Science:首次绘制出控制雄性线虫交配行为的神经连接网络图谱
在一项于2012年7月27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绘制出控制雄性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交配的那部分神经系统的全部神经连接图谱。这项研究代表着在神经连接组学(connectomics)新领域上所取得重要进步。
日本科学家25次克隆 培育出581只老鼠一模一样
据国外媒体报道,经过25次克隆,日本科学家成功培育出581只一模一样的老鼠。科学家表示这些克隆鼠将为培育所谓的“超级动物”铺平道路,满足人类对奶和肉的需求。据悉,日本科学家培育克隆鼠采用的技术与克隆羊“多莉”相同。 经过25次克隆,日本科学家成功培育出581只一模一样的老鼠 克隆羊“多莉”。
Biol Psychiat:雄性小鼠处于长期社会压力下更可能产生焦虑的后代
2012年8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对小鼠开展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塔夫斯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建议道,一名女性患上焦虑症和社交功能障碍的风险可能依赖于她父母的经历,特别是她父亲年轻时的经历。这项研究在线刊登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期刊上,提示着在年轻时,长期社会不稳定导致的压力促进精子细胞发生表观遗传变化,这种变化能够导致多代女性后代患上精神疾病。
Cell:老鼠植入人脑细胞后变聪明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把人脑细胞植入老鼠体内可使这些动物更快学习新事物。科学家表示,他们把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发现这些人体细胞影响动物大脑的通讯能力。他们说,这一发现可能对了解人脑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星形胶质细胞的进化可能是众多造成人类发展中更高认知功能和使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关键事件的其中之一。
Plant Cell:朱英国等水稻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英国院士课题组在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机理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论文“The Rice Pentatricopeptide Repeat Protein RF5 Restores Fertility in Hong-Lian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Lines via a Complex with the Glycine-Rich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