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团队揭示昏睡病寄生破坏免疫系统的三大步骤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队由来自欧洲各地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现昏睡病寄生虫克服了人类免疫系统的机制。 他们的论文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描述了这种寄生虫“打败”免疫系统反应的三个步骤过程。 他们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突变型蛋白能扰乱上述过程,使免疫系统摧毁入侵者。 昏睡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仅在2012年,就有7197个新病例报告。

2013-08-24

PLoS ONE:猫身上弓浆或可引发主人精神分裂症

据报道,捷克科学家近日指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一种叫做弓浆虫的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弓浆虫是一种人畜共有的寄生虫,存在于猫的粪便中,目前全世界有一半左右的人口已经感染了弓浆虫。这种寄生虫以猫为最终宿主,所以差不多有10%的猫带有弓浆虫病,而人、猪、牛、羊、狗、鸟和鼠类等都是弓浆虫的中间宿主。

2012-11-18

PLoS Biol:缪炜等揭示四膜交配型决定分子机制

3月26日,《PLoS Biology》以封面文章发表了题为“Selecting One of Several Mating Types through Gene Segment Joining and Deletion in 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研究论文(http://www.plosbiology.org/)...

2013-03-29

PNAS:揭示花色素可引发炎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科学家们都知道切断机体的昼夜节律可以负向影响机体的化学作用,实际上,被夜班打乱作息周期的工人们更易于患慢性炎症疾病,比如糖尿病、肥胖甚至癌症。 近日,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联系昼夜节律紊乱和增加的炎症效应的分子,缺失了生物钟组分隐花色素(CRY)可以导致信号系统的激活,进而增加机体炎症分子的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

2012-11-18

PNAS:在蚊虫体内阻断恶性疟原虫孢子

7月10日,P NATL ACAD SCI USA杂志报道了一项通过表达单链抗体阻断恶性疟原虫孢子在蚊虫体内产生的研究。这为恶性疟疾防治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给予恶性疟原虫时,表达m1C3, m4B7,或m2A10单链抗体(scFvs)的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c)与对照组相比,感染水平显著较低。

2012-11-18

Methods:颠覆寄生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2013-01-02

竹节揭示了演化的可预测过程

通过将竹节虫从它们最喜欢的植物宿主移植到替代宿主并观察其基因组会发生什么情况,研究人员已经确定,进化的某些方面既能预测也可重复。Víctor Soria-Carrasco及其同事对Timema cristinae竹节虫进行了研究,这种竹节虫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已经演变出了2种生态型——或物种的不同变体。

2014-05-18

PRSB:构建寄生共感染网络 为开发协同抗感染疗法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爱丁堡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帮助理解患者患多种感染的窘境,为揭示多种寄生虫感染人类机体的机制提供了一定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

2014-03-15

Peer J:扁“入侵”或威胁法国蜗牛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称,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发现了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新几内亚扁虫,这种扁虫嗜食蜗牛,作为美食的法国蜗牛可能面临威胁。

2014-03-13

Nature:二甲基巯基丙酸由珊瑚的生物合成

二甲基巯基丙酸(DMSP)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代谢物,被海洋细菌转化成挥发性气体二甲基硫化物(DMS),后者是大气中硫的一个主要来源,有助于云的形成,从而影响气候。 Jean-Baptiste Raina等人在本文中报告了DMSP由两种常见造礁珊瑚Acropora millepora 和 Acropora tenuis的形成。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