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物所智能微型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一步检测
多功能集成、用户友好的便携式现场检测设备在低成本医疗和应对突发性传染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物理生物学研究室发展了一种基于“气泡”介导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解决了一步反应完成免疫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实现了多种重要疾病标志物的快速灵敏检测,有望为便携式现场生化检测提供新的手段。
基因组所“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学”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获资助
近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百人计划”方向东、王前飞研究员, “杰出技术引进人才”吕雪梅研究员,以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百人计划”丁宝全研究员,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肿瘤医院张连海副主任医师等科研人员,组成的“肿瘤个体化治疗和系统生物学”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经过中科院生物局和人教局的多轮遴选,成功获得资助。
上海药物所/上海应物所合作研究制剂粉体混合和分层评价新方法
粉体混合是药剂学的基础单元操作,混合均匀才能保证制剂含量均一。充分混匀的药物和辅料,在压片、胶囊填充过程中受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比重、粒径、形态的颗粒会出现分层,从而影响固体制剂的含量均匀性。传统评价方法粗放,亟需建立定量表征与可视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Protein Cell:生物物理所揭示人类心肌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2013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无论在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高不下,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追根溯源,心脏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是心肌和神经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功能或器质性损伤。体外获得高纯度且富有活力的人类心肌和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特征性分子标记物是认识和干预这些疾病的必要手段。
上海药物所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工程实验室验收现场 5月8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会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在上海对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牵头建设的“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验收。中科院计财局副局长潘峰及专家组一行和上海药物所所长丁健、党委书记成建军、副所长叶阳以及纪委书记兼副所长厉骏及所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验收会议。
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分子影像设备实现首次临床应用
相机拍摄图片以及叠加后的效果图 近日,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研究员团队自主研制的乳腺癌早期临床检测设备——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得到临床应用,受到了院方领导、外科医生积极肯定的评价。 在医学临床领域,如何早期发现肿瘤组织及如何在手术过程中实现肿瘤的精确定位一直是国际上的挑战问题。
上海应物所铼[188Re]依替膦酸盐注射液临床试验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放药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国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多项基金的资助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创新药物——铼[188Re]依替膦酸盐注射液(188Re-HEDP)。目前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通过了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审评,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的药物II期临床试验批件(批件号为2011L01532),同意继续进行II期临床试验研究。
Pro in poly sci:长春应化所发表可降解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生物高分子课题组受邀撰写的综述文章Biodegradable synthetic polymers:Preparation, functionalization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在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期刊上发表。
:上海药物所小分子调控核酸去甲基化研究取得阶段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杨财广课题组与蒋华良课题组合作,基于mRNA中N6位甲基化修饰的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去甲基化酶FTO结构开展小分子调控研究,首次获得了对核酸去甲基化酶,例如FTO具有酶活和细胞活性的小分子抑制剂。论文于2012年10月1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