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Bioscience:核小体上难捉摸的Z型DNA
发表在BioMed Central开放期刊Cell & Bioscience 上的新研究,首次说明了左旋型的Z型DNA,它通常只被发现于DNA被复制的地方,也能在核小体上形成。 提供生命蓝图的DNA结构曾被描述为一个双螺旋。为了节省细胞核内空间,DNA紧紧地缠绕形成核小体的蛋白质,然后进一步缠绕,压缩成染色质,接着压缩成染色体。
PNAS:邵峰等肺炎军团菌逃避宿主AIM2炎症小体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博士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Preventing bacterial DNA release and absent in melanoma 2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a Legionella effector functioning in membrane trafficking,”...
Immunity:阐明整合素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机制
近日,来自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整合素α5β1通过与一种细菌表面蛋白Td92的直接相互作用,激活了NLRP3炎症小体。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线发表在Immunity上。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异二聚体糖蛋白,由α及β两种亚单位组成,介导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Td92是齿垢密螺旋体的外膜蛋白,能够诱导破骨细胞的生成及扩大炎症作用。
JCI:康铁邦团队发现新的肝细胞癌治疗靶点CHK1/SYK(L)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康铁邦教授及其团队发现,在肝细胞癌中,CHK1靶向脾酪氨酸激酶能够促进其水解,则靶向CHK1/SYK(L)通路能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HCC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最流行的恶性肿瘤之一,能够顽强抵抗化疗或放疗。因此,确定HCC新的治疗靶点更是迫在眉睫。
CCR:王慧等发现剥夺铁离子可抑制肝癌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药物研究所,以及美国梅奥临床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抗癌小分子药物新型铁螯合剂TSC24(thiosemicarbazone-24)的作用新机制,这将为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
Nature:奈瑟氏细菌是一个铁海盗
人体内的生活有时看起来像17世纪的海上生活,那时海盗劫持外国船只寻找贵重金属。 对于能引起淋病和脑膜炎的奈瑟氏细菌来说,战利品不是金或银而是通常的旧铁。 直到最近,科学家还没有了解这些细胞如何从健康人类细胞中抢夺铁,在健康人类细胞中,一种称为转铁蛋白的蛋白经一种分子环抱的方式结合金属。
著名土壤学家孙铁珩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原所长、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沈阳大学原校长,辽宁省科协副主席,沈阳市科协主席,著名土壤学家、环境工程与生态学家孙铁珩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3年7月2日16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孙铁珩,1938年3月22日生于辽宁海城。1963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同年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工作。1981—1983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留学。
J Alzheimer's Disease:研究表明大脑铁积累是阿尔茨海默氏病第三大诱因
2013年8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阿尔茨海默氏症已被证明是一个很难被“打败”的敌人。这是由于老龄化是此疾病的头号危险因素,而我们目前还不能阻止老年化。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阿尔茨海默氏症是由两种蛋白质引发的,一个叫做tau蛋白,另一个是β-淀粉样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这些蛋白质破坏神经元之间的信号,或者干脆杀死神经元。
PLoS ONE:李德铢等利用二代测序仪测定了铁竹线粒体基因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Rapid Sequencing of the Bamboo Mitochondrial Genome Using Illumina Technology and Parallel Episodic Evolution of Organelle Genomes in Grasses”,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