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淋巴瘤新药!卫材重组免疫毒素Ontak(denileukin diftitox)在日本申请上市!
2020年3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卫材(Eisai)近日宣布,已在日本提交抗癌剂denileukin diftitox(基因重组,开发代码:E7777)的营销授权申请(MAA),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和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该申请基于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II期临床研究(Study 205)的数据。该研究
被忽视的细胞信使有助于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国家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从健康捐献者的血液中分离出细菌性细胞外囊泡,这是更好地了解肠道细菌通过血液与身体其他部位沟通的方式的关键一步。 几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认为循环细菌的细胞外囊泡是令人烦恼的漂浮物,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细胞外囊泡实际上有助于细胞内通讯。
PLOS Biology:具有癌细胞诱变能力的细菌促进肠道菌群进化
2020年3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人体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健康生物标志物,影响着肥胖、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影响着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但如何保持它的多样性仍然是一个谜。由Isabel Gordo领导的科学家们首次实时观察到,微生物群多样性爆发由具有与癌症相似突变率的细菌细胞引起。图片来源:PLOS biology科学家们已经意识到,细
《细胞》:肠道细菌感染会诱使神经细胞“自杀”?
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一支团队发现,普通的肠道细菌感染不容轻视。在某些情况下,它会诱使神经细胞自杀,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我们知道,由于吃了不卫生的食物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很容易会出现肠道细菌感染。在有些情况下,急性感染会慢慢转变成慢性的炎症,给人带来长期的困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了寻找背后的答案,科学家们在肠道的免疫系统中
“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裸质粒注射液”II期临床结果公开
近日,由北京诺思兰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裸质粒注射液”(NL003)治疗严重肢体缺血(CLI)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MolecularTherapy》第27卷,第12期(2158-2165页)。该杂志由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主办,主要发表分子治疗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其2018年度影响因子为
Science:宿主细胞利用芳烃受体侦查细菌群体感应信号
2019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细菌感染不会自动导致疾病;许多细菌只有在大量出现时才变得危险。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宿主细胞具有一种受体,它不能识别细菌本身,但可以侦察细菌之间的通讯。当有大量细菌存在时,宿主就会使用这种受体来记录它们分泌的称为毒力因子的致病性物质。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
《细胞》揭露神经系统面对细菌感染新功能
来自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学家们在《细胞》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项颇令人感到意外的研究。在传统印象里,神经系统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但在这篇论文中,科学家们指出,它在抗击细菌感染上却一改印象里“唯唯诺诺”的作风,选择重拳出击。具体来看,这项研究专注的是一种叫做派伊尔结(Peyer's patches)的结构
首次证实宿主细胞通过减少镁供应阻止细菌生长
2019年11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当病原体入侵宿主细胞时,我们的身体会使用各种方法来对抗它们。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研究人员如今能够证实一种细胞泵如何控制这种入侵的病原体。这种细胞泵导致镁缺乏,从而限制了细菌性病原体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11月2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ost resistance factor SLC11A1
科学家利用单细胞基因振荡器检测到哺乳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变异性
近日,美国哈佛医学院科研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variability in the mammalian gut captured by a single-cell synthetic oscillator”的文章,利用单细胞基因振荡器检测到哺乳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变异性。基因振荡器是基于一种人工合成的震荡性基因回路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