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研究者在肿瘤脱落细胞中发现巨大的遗传多样性
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从癌性肿瘤上脱落的细胞进入血液中这种方式是一种多样化的群体遗传形式,其中有些细胞中的部分基因处于开启状态,有某种潜能寄居在别的地方,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癌细胞在组织间进行扩散;另外的一些细胞完全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样式,在新的组织中不会恶性变化,并且趋于死亡。
J Med Genet: 发现眼黑色素瘤的遗传性因素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种遗传癌症综合征,它使特定人群易患眼黑素瘤,随同肺癌、脑癌和其他癌症可能的其他类型癌症。 研究人员指出,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由称为BAP1的基因的遗传突变所引起。研究结果表明,BAP 1突变在一小部分患遗传性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和其他癌症的病人中引起疾病。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眼睛癌症,它涉及虹膜、睫状体或脉络膜,这些统称为葡萄膜。
JCI:19号染色体基因突变可导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近日,由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临床调查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发表文章称,位于19号染色体上reticulon 2基因突变,会导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
:帕金森症研究获突破性成果
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生物学》(Open Biology)杂志发表帕金森症研究新发现,该成果向发现帕金森症病因又迈进了一步。 英国帕金森症患者近12万人,病因研究方面始终未获突破进展,目前仍没有治疗方法。虽然科学家已发现为PINK1蛋白合成指定密码的某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了帕金森症,但仍不清楚该基因突变是如何引起病变的。 此次研究的突破在于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测量PINK1活动的方法。
亚洲猫科动物演化和遗传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
罗述金研究组于2014年4月8日在《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发表题为“Sympatric Asian Felid Phylogeography Reveals a Major Indochinese-Sundaic Divergence”的论文,以全新的观点阐释了在第四纪冰河时期
遗传发育所生长素调控植物向光性分子机制研究获进展
植物向光性是经典的植物生物学问题。以前的研究表明蓝光信号和生长素都是植物向光性反应所必需的,但是关于蓝光信号如何整合到生长素途径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传友研究组发现,光信号途径中的转录因子PIF4和PIF5是植物向光性反应的重要负调控因子。同时,PIF4和PIF5对生长素信号转导也起着负向调控作用。
“中国块菌(松露)遗传多态性及其菌根组合和人工种植”<br />通过验收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研究员课题组承担的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国际合作专项“中国块菌(松露)遗传多态性及其菌根组合和人工种植”项目近日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对我国10个省,其中云南省34个县进行了野外考察与标本采集。
JAMA:遗传突变与常见儿童癌症诊断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3月14日,国际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Association of Age at Diagnosis and Genetic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euroblastoma,”,该研究披露,基因ATRX的某些突变与儿童和青壮年在被诊断患有晚期神经母细胞瘤时的年龄有关(一种在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生长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