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sci:单基因遗传性智力障碍Angelman综合征的细胞机制
1月2日,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神经所熊志奇研究组题为“Angelman综合征蛋白Ube3a调控锥体神经元树突的极性发育”的研究成果。该工作由博士生苗盛及合作者在熊志奇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作为哺乳动物皮层的主要兴奋性神经元,锥体神经元具有高度极化的树突形态,其树突由一支较长的顶树突和若干较短的基树突所构成。
REMOTE SENS ENVIRON:评估遥远地区植物多样性的新技术
密西根州立大学系统整合与可支撑性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卫星长按时间顺序收集的植被信息,已开发出一种新程序来评估某一区域的植物构成。 一直以来,研究人员都是用多光谱影像(包括人知觉以外的红外光谱)与遥感数据来绘制全球植被分布图。但是,植被的季节变化可限制这些程序的有效性,数据收集必须是在特定某天或特定季节。
Genetics:新型统计学检测或可加速科学家对复杂疾病的遗传性研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新型的统计学检测技术,加之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的帮忙,对人类疾病的遗传影响进行了检测,为揭示人类复杂疾病的发生机体提供了新的研究线索。
Nature:选择性交配有利生物多样性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的新理论模型认为,选择性交配本身能促进那些拥有相同生态环境适应性以及可杂交物种的长期共存。这类物种包括蛙类、蟋蟀类、蚱蜢类和鱼类等。相关研究论文4月1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PNAS:囊性纤维化严重程度或受细菌多样性驱动
3月26日,PNAS在线发表美国密歇根大学儿科学与传染病学系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该组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揭示出了囊性纤维化病人的呼吸道中的细菌群落的结构与动态,并且为抗生素如何影响这种慢性肺病提供了见解。 在一项为期8到9年的研究中,Jingchao Zhao及其同事收集了6位年龄相近的男性囊性纤维化病人的126份痰样本。
MicrobiologyOpen:潘永信等发现生长温度影响趋磁细菌数量和种群多样性
说明:不同温度下趋磁细菌群落的系统发育树(A)和群落相似性的主坐标分析(B),a、b和c表示同一温度下的三个平行样品。从图中可以看出,37°C下趋磁细菌的种群多样性与其余温度下的样品明显不同。
配偶的遗传相似性
一项研究发现,具有配偶关系的伴侣比非配偶的个体对共享了更大程度的遗传相似性。此前的研究表明,个体可能选择与自身有类似教育水平的配偶伙伴,这个现象被称为教育型婚姻配对(EAM),但是尚不清楚配偶是否比非配偶的个体对拥有更大或更小的遗传相似性。
科学家揭示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化诱因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一直困扰着学术界。5月2日,《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讯》)发表了我校地质学系刘建妮教授、法国里昂大学Vannier博士等人关于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化诱因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认为:消化腺的出现极有可能是节肢动物多样性分异及大量辐射演化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