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哺乳动物一夫一妻制配偶制度的进化

在一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且最确定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解释了驱使雄性哺乳动物采取社会单配偶性作为繁殖策略的过程。由于雄性哺乳动物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比它们的雌性对等动物(雌性动物必须要承受长时间的孕育期)具有高得多的产生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看起来在每个周期中雄性与一个雌性动物进行交配是具有限制性的。

2013-08-02

PNAS:灵长类动物一夫一妻制的进化

一项研究提出,一个雄性和一个雌性配对交配并抚养后代的社会单偶制可能是为了减少雄性杀婴的威胁而从灵长类动物中进化出来的。在哺乳动物中,单偶制是罕见的,而且促进了它的进化的原因仍不清楚。Christopher Opie及其同事使用统计模型评估了3种竞争的假说,科学家提出这些假说用于解释单偶制的进化

2013-07-30

Nature:心脏和肺的干细胞的进化

生命是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发展史长期以来困惑着生物学家们——恐龙的后代,如何从鳍进化成手臂和腿的?鱼的器官肺是如何进化的? 生物学家们已经知道了心脏和肺如何适应陆地生活的进化史,主要通过心脏的功能和肺的气体交换的功能相耦合。肺是在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个器官,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器官。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阐明了心脏和肺这两个系统的细胞是如何协调发展的。

2013-07-23

GR:最新果蝇基因组测序,展现奇妙的进化

对真核生物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在二十世纪还是一项了不起的大工程,直到2000年末人们还只完成了四项这样的研究。不过自那以后,测序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全基因组测序对于许多研究团队来说触手可及,现在每隔不久就会涌现出一项新的测序成果。

2012-12-19

PNAS:平等如何在人类中间进化

人类对平等的渴望的普遍性提示,这是一种古老的人类模式,但是它是如何进化的,则仍然是一个谜。Sergey Gavrilets使用一个数学模型探索了人类为何会结伙对抗威胁。在有强大的社会等级的动物群体中,高等级的个体比低等级的个体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并且倾向于在交配的成功方面更有优势。这项研究揭示出,与其他人受到的的威胁作斗争——这是一种利他主义——对提供帮助者有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能获得回报。

2012-11-18

GBE:美科学家称匙吻鲟可解释人类如何进化出四肢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生物学助理教授卡伦-克劳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匙吻鲟拥有自身基因组的副本。这种复制形成了额外的基因材料,提高了比较研究的复杂性。这可能改变我们针对肢体发育的研究方式。”为了研究人类的肢体如何发育,科学家将老鼠的肢体基因与鱼类的鳍基因进行比较。此前有关匙吻鲟的研究显示,这种鱼类在出现四足动物前很久就拥有生长出肢体所需要的“基因包”。四足动物最后进化成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和哺乳动物。

2012-11-18

PNAS:黑猩猩X染色体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1月23日,《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由哥本哈根动物园、哥本哈根大学和奥胡斯大学等单位主导完成的“黑猩猩X染色体适应性进化研究成果”。在此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构建了目前最大的黑猩猩基因编码区多态性数据库,并发现在黑猩猩的X染色体上存在大量的适应性变异。本研究成果在分子进化和灵长类动物适应性进化研究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人类与黑猩猩在遗传进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012-11-18

Cell Host & Microbe:追踪HIV相关病毒和灵长类动物基因组在进化上的军备竞赛

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科学家Michael Emerman博士和Harmit Malik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结合进化生物学和病毒学方法追踪一些HIV相关病毒进化出战胜灵长类动物中新发现的细胞防御系统的能力。2012年1月26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

2012-11-19

Nature:美科学家以分子机器再现古老进化过程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和俄勒冈大学科学家利用生化技术复活了一些古老的基因,在现代生物体上测试了它们的功能。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网站上。研究者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分子机器中出现的一个新组件,是为了弥补功能上的选择性损失,而不是突然出现了新能力。 “分子机器”是多种特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这些蛋白质能共同协作执行某个生物功能。大部分活细胞要发挥功能,必须通过“分子机器”来实现。

2012-11-18

Cell Rep:揭示细菌运动的进化模式或可帮助开发新型的抗生物被膜疗法

2013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度丛动的致病菌的进化就好像是恐怖电影的情节一样,实际上,这种细菌在实验室中也可以不断进化,当这些致病菌发生丛动时,其会携带有多种抖动的鞭毛,尤其是在较为粘性的表面上运动时其致病性表现地更为恐怖,其就会形成难以对付的细菌生物被膜。

201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