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医学》: 首次证实!人胎儿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安全可行!

STEMS是首个评估PMS患者鞘内移植hfNPC治疗安全性和最大耐受剂量的临床试验,并证明了该疗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2023-01-19

个性化追踪M蛋白, EasyM推进骨髓瘤的精准医学实践

发展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3-01-10

西南医学中心开创新型基因编辑方式,可永久性恢复心脏病严重损伤,已完成概念验证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缺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即使恢复供血,组织功能也无法完全恢复。这种损伤常在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后发生。

2023-01-20

转化精神病学》: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开发新的痴呆风险评估工具

痴呆症(Dementia)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常导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学习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

2022-12-21

【盘点】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每年,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一些重要的评奖都会陆续展开,以表彰在这个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在这些评奖中,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尤为人所看重。

2022-12-27

Nature子刊/同济大学李强课题组揭示急性肺损伤中性粒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其潜在调控机制

中性粒细胞作为肺部最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之一,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驱动作用。

2022-12-19

顶尖专家共聚云端展望智能医学新趋势 !2022上海智能医学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召开!

2022年12月4日,“2022上海智能医学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成功召开。

2022-12-05

协和医学院李晋磊等人发现,中年时期体重先上升再下降,痴呆症风险大增

经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团队发现其中一个亚组,其BMI指数最初(50岁前)呈上升趋势,随后(50岁后)呈下降趋势,似乎是BMI指数下降与痴呆症关联的核心,相比,这种情况下,痴呆症风险最高。

2022-12-21

《自然·医学》:AD血液生物标志物大PK!p-tau217脱颖而出

本研究评估了多种血液AD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阶段患者中与Aβ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并评估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在纵向变化上与Aβ病理、认知功能和脑萎缩纵向变化的相关性,识别出了p-tau217这一可有效反应Aβ

2022-12-14

转化精神病学》:科学家发现可用于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物标志物!

正是基于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基于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模型。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