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京协和医学院团队找到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这也意味着,ERO1A是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潜在靶点。在相关药物出现之前,可以考虑探索ERO1A表达水平在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

2023-10-0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提出基于血液cfDNA甲基化特征的肠癌无创筛查法

ColonSecure不仅能准确识别已发展到肠癌的患者,还能准确区分良性腺瘤与肠癌,以避免过度诊治:在1735例存在良性腺瘤的高危人群中,ColonSecure识别1556例为阴性,识别特异性达到89

2023-10-15

上海交大溥渊教师周维民发文医学影像顶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该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周维民教授主导,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生物工程系系主任Mark Anastasio教授合作完成。

2023-09-11

首个人体临床试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风,加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已成立公司转化

这项临床研究报道,对颈脊髓进行硬膜外电刺激,改善了两名中风后慢性肌力不足患者手臂和手的运动锻炼和力量。这些数据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了脊髓刺激(SCS)可作为一种中风后上肢康复的恢复方法的潜力。

2023-08-17

华科同济医学院团队发现,肺癌与心血管疾病会互相增加发病风险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则认为,CVD和肺癌之间称不上“互为因果”,但二者在发病风险因素、炎症、代谢和免疫机制层面,肯定有许多相互影响的地方,这些也都是未来科研的潜在着眼点。

2023-09-19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人员提出纳米材料医学功能预测的理论模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

2023-08-28

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膀胱癌的治疗靶点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全球约有57万新诊断病例,20万人死亡。近30%的BCA患者在最初诊断时存在肌肉侵袭性肿瘤和晚期。

2023-08-09

历时超20年,华人团队合成优化新型抗生素,4小时可将细菌活力降低10万倍,已成立公司转化

近日,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型抗生素——LpxC 抑制剂 LPC-233,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中的脂质合成发挥作用。这是一种快速杀菌抗生素,不受既定耐药机制影响,且在

2023-08-13

NEJM综述:人工智能在分子医学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十年里,技术的进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在规模上测量基本生物过程的能力。由此产生的数据量需要越来越多针对多维生物数据集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

2023-08-01

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靶向DDK的概念可以提高肝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高度侵袭性肿瘤,已被公认为全球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和第四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根治性切除、介入治疗、肝移植到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