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秘真菌病原体进化成为机体肠道共生体的分子机制
2019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致病性酵母转化成为一种免疫共生体,揭开了机体肠道进化和通用性疫苗背后的奥秘。当试图增加酵母对非原生宿主的致病性时,研究者意外地将真菌转化成了共生的肠道菌群,其能支持宿主的生存而不是对抗宿主。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研究者Norman
Mol Cell:阻止细菌定向进化能够有效缓解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2019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病原菌耐药性的出现与发展是全世界的主要健康威胁。虽然解决耐药性的传统策略是开发新的抗生素,但更可持续的长期方法可能是防止细菌进化色发生。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尚不清楚抗生素如何诱导新的突变。在4月1日发表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诱导细菌耐药突变的一种机制是触发产生高水平的有毒分子 - 活
植物适应性进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物种形成或物种入侵到新生境时,往往只涉及祖先物种里的少数群体或个体,从而导致形成的新物种或入侵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即所谓“瓶颈效应”。尽管瓶颈效应使得新物种或入侵群体遗传多样性很低,但这些群体仍能够适应新生境。这种很低的遗传多样性和很强的适应能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被称为“生物入侵的遗传悖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物种适应性进化的理解。十字花科芥属植物Capsella
研究揭示基因数目减少在植物适应性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基因数目的增加,例如基因重复或者形成全新基因,对于生物生存繁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基因数目减少同样也能产生重要的遗传变异,进而对生物的生存及繁衍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一事实在以往并未得到充分关注。而以“减少就是增加”(less is more)为代表的假说,则提出了基因的假基因化或丢失等基因数目减少事件与增加事件一样重要。但是,这一假说的科学证据有待发掘,特别是假基因化在生物进化
桃分子进化遗传机制获破解
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力荣团队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郭文武、美国康奈尔大学Boyce Thompson研究所教授费章君合作完成基于480份桃全基因组重测序解析桃育种历史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生物学》。该研究采用目前最大规模的桃重测序,揭示了桃驯化和改良的基因组印记,阐明桃果实大小和风味性状的分子演化机制,为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提供支撑。桃起源于我国,种质资源丰富。
研究揭示爬行动物卵生和胎生繁殖模式进化的遗传机制
脊椎动物繁殖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卵生(oviparity)和胎生(viviparity)。卵生繁殖模式是指母体产卵,随后卵在外界环境中孵化至卵内胚胎完全发育而孵出幼体;而胎生繁殖模式则是母体将受精卵滞留在子宫或输卵管内直至胚胎发育完全,由母体直接分娩产出。胎生繁殖模式具有优化胚胎发育环境和保护胚胎不受外在不利影响的作用,因而可以大大提高后代的存活率和适合度。根据胚胎发育的营养来源,可以分
Nat Eco&Evo:新研究从进化学角度探究癌症的发生机制
2019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癌症靶向治疗取得了快速进展,但肿瘤通常会对治疗产生抗药性。当抵抗出现时,肿瘤细胞继续不受抑制地生长,尽管所有尝试都会减缓癌症进展。虽然癌细胞中的突变显着影响药物敏感性,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之间的生态相互作用也可发挥作用。对此,克利夫兰医疗中心的医学博士Jacob Scott,有兴趣从生态进化的角度了解癌细胞如何发展和维持耐药性。他研究了即使
The Lancet HIV:新研究揭示HIV基因组进化历程
2019年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的每个地区都跟踪艾滋病毒病例,并对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以观察其是否对目前的药物有抗药性的做法。最近,当地卫生部门和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已开始使用这些HIV基因序列来追踪病毒的传播史。这些信息使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官员能够建立传播网络,即具有遗传相似HIV的人群。传播网络有助于确定哪些群体可能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增加。(图片来源:www.p
研究揭示精子生成过程中特异性高表达的miRNA家族进化史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吴立刚实验室的研究成果:Evolution of an X-linked miRNA family predominantly expressed in mammalian male germ cells。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展示了有袋类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
鱇浪白鱼全基因组测序与进化遗传分析取得进展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鱼类资源尤其突出。鱇浪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是分布在全国第二大深水湖——云南抚仙湖流域的特有鱼类,也是“云南四大名鱼”之一。鱇浪白鱼有一系列独特的生物学特点被认为和抚仙湖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此外,抚仙湖周边传统的车水捕鱼文化、神奇的界鱼石传说等也使得该鱼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历史上,该鱼一直都是抚仙湖主产经济鱼类,因味鲜肉美而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