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微芯片装置通过扭曲细胞来发现癌症

据一项新的研究报道,对从肺部周围液体中获取的细胞进行物理检测可对早期癌症诊断有助。

2013-11-21

eLife: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揭示病毒扩散的机制

2013年6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和图形处理单元来揭示病毒结构与其外壳之间基因组数据的复杂关联。研究者Jason Perlmutter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来帮助改变病毒的装配从而使得病毒不能进行复制。

2013-06-19

Nature:简化有关活细胞的计算方法

用于合成生物学的新颖基因控制系统的设计受数字逻辑支配。这必然是一种复杂的安排。现在Timothy Lu及其同事利用在自然细胞中所发现的模拟构造单元来在对数范畴内执行算术运算。这样的模拟回路(它们可以与数字回路集成)应能使采用更少的要素来进行在生物感应中要求宽的动态范围的复杂计算成为可能。

2013-06-21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落户烟台

12月2日,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筹)揭牌仪式在烟台毓璜顶医院隆重进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博奥生物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邢婉丽与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运祥共同揭牌。 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30日,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依托于博奥生物的我国生物芯片领域产品及市场销售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申请和获得专利最多的国家级研究开发机构。

2012-11-19

Proteus公司获FDA批准将可消化电子芯片应用于药品

2012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FDA已批准Proteus Digital Health公司将微型可消化芯片(tiny digestible microchips)纳入到药品中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控患者服药的请求。此前,FDA只允许在安慰剂中应用此类芯片。

2012-08-03

Anal Chem:李炯等抗甲基化干扰小RNA芯片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李炯课题组继2011年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首次实现常规小分子RNA(无修饰)的高通量非标记芯片方法后,进一步证实该方法也不受小分子RNA的3’末端甲基化影响,可以准确检测上述被修饰的小分子RNA;同时精确定量了商业化芯片中大量使用的Poly(A)聚合酶受3’末端甲基化的影响程度(甲基化小分子RNA的Poly(A)聚合酶反应效率约为常

2012-11-18

Anal Chem:李炯等抗甲基化干扰的小分子RNA芯片研究获进展

小分子RNA,包括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miRNA(microRNA)、piRNA(piwi- interacting RNA)等,多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和“十大科学进展”,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大量实验证据表明,这些小分子RNA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2012-11-18

Astellas将利用超级计算机开展NTDs药物发现

2012年7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安思泰来(Astellas)今天宣布,与东京工业大学签署药物发现联合研究协议,利用东京工业大学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Tsubame 2.0,有效地发现候选药物,用于治疗由原生寄生虫(protozoan parasites)引发的疾病。

2012-07-31

计算结合即时诊断 开拓百亿美元大市场

原文发表于福布斯中文网。作者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做了相关调整。 图片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我们正处于一个“云端时代”。云计算被认为是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变革之后的第三次科技浪潮。它与各行业的结合正加速行业变革,比如说云医疗。 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诊断也日新月异。传统的检测诊断,需要在检测中心、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后获得检测结果。相比于即时检验的简便、快速、高效及低成本,它们相形见绌。

2014-04-11

我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合肥超环”正式退役

2012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研制成功的世界第四个、中国首个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合肥超环”(HT-7),在全所百余名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的共同见证下,进行了最后一次放电实验,为其“职业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HT-7服役近20年来,在推动聚变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完成了科学使命,是中国聚变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