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新型成像技术帮助揭示COVID19患者肺部病理变化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哥廷根大学的物理学家与汉诺威医科大学的病理学家一起开发了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可以对严重的Covid-19严重损伤的肺组织进行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从而对冠状病毒在肺泡和脉管系统结构中引起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elife》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高灵敏的光声纳米探针实现在分子水平非侵入性地成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8月1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郑乐民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Non-invasive nanoprobe for in vivo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的光声纳米探针,在分子水平实
Biomed Opt Express:新成像技术有助于治疗肝脏疾病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来可视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模型中的疾病进展。新的显微镜方法提供了高分辨率的3D视图,有助于对NAFLD的重要见解。
《细胞》亮点:庄小威联合团队看清染色质转录动态;单细胞测序揭示肺癌难根治原因
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多篇论文。第一篇论文来自哈佛大学庄小威教授与Bogdan Bintu教授的联合团队。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成像技术,能够看清染色质的3D结构与转录活性。研究人员们在摘要中指出,染色质的3D结构调控了许多基因组的功能。如果有一款工具能够看清染色质的3D结构,无疑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生理功能。为此,研究人员
Nat Methods解读:科学家开发出新型成像技术 或能揭示细胞骨架蛋白扮演的新角色!
2020年8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骨骼帮助机体移动时,细胞中骨架样的细丝同样能够帮助细胞结构移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hods上题为“Actin chromobody imaging reveals sub-organellar actin dynamic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的光声分子成像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副研究员刘成波团队、转化医学中心研究员张鹏团队与南开大学教授丁丹团队合作,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的光声分子成像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该研究基于近红外二区三维光声分子成像技术,结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高特异性的托珠单抗偶联聚合物纳米诊疗制剂,在小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中成功实现炎症程度早期评估诊断,并对类风
研究揭示染色质重塑因子Smarca5促进胚胎期造血干祖细胞发育
造血作用可以产生所有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这些血细胞来源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HSPCs)。脊椎动物中,最早的新生造血干祖细胞,是由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orta-gonad-mesonephros,AGM)的
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抗炎细胞疗法Ryoncil获美国FDA专家组高票通过!
Ryoncil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于治疗儿童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
药物分子定位递送多模式成像示踪研究获进展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抗癌药物的定位递送和精确释放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实时在线精准示踪抗癌药物的递送过程、靶向释药过程以及生物分布与代谢是迫切需要分析科学解决的难点和核心问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师彦平团队近期利用荧光成像和质谱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是广泛存在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学现象。在雄性不育材料中,花粉粒败育但其他组织的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因此细胞质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种生产。细胞质雄性不育也是研究细胞核与线粒体相互作用的利器,不育基因由线粒体基因组编码,而大部分恢复基因由核基因组编码。两套不同的基因组如何协同调控花粉粒的育性,甚至植物生长发育,其中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