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的变革:自动化+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展的愈加火热,已成为主导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正如中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所描述的那样,人工智能所开启的这条进化之路将比自然进化快千百倍。
SCI IMMUNOL:约1%的60岁以下危及生命的COVID-19男性患者具有X-连锁隐性TLR7缺乏症
SARS-CoV-2感染过程中的个体间临床差异很大,危及生命的COVID-19肺炎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年龄。该研究之前测试了重症流感和重症COVID-19可以是等位基因的假设,并表明危及生命的COVID-19肺炎可由控制Toll样受体3(TLR3)和干扰素凋节因子7(IRF7)依赖型常染色体基因的罕见先天性错误而引起I型干扰素(IFN)免疫。
人体代谢率在生命早期就达到顶峰,在60岁后才开始下降
我们大多数人都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却不会发胖。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中国、日本、英国、挪威、摩洛哥、加纳、荷兰、法国、瑞士、挪威、德国、毛里求斯、牙买加、南非、肯尼亚、卢旺达、芬兰、丹麦和奥地利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的代谢---燃烧卡路里的速度---实际上在生命早期就达到了顶峰,
服务“两区”建设,昌发展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即将亮相生命科学园
近日,北京市发布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发挥昌平区对前沿技术突破和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孵化作用”,“推动原创成果与技术向产业的转化”。为促进“产、学、研、医”紧密协同,加速临床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昌发展于生命科学园核心位置打造国际精准医学加速中心。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该中心的落成将完善生命科学产业研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 2021年8月1日 共191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评审,其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人。1、性别统计:男性32人,女性4人,男性占比为88.89%;2、年龄统计:年龄最大的是66岁,最小的是43岁,平均
用生命“赌”病因,全基因组测序是否能终结求医苦旅?
世界上有近7000种罕见病,约80%罕见病是源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但由于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对碱基对,造成由基因缺陷导致的罕见病不仅种类繁多,还很少见,大部分医生们很难有相关诊断经验,导致罕见病人的诊断之路充满迷雾般的坎坷。有数据显示,全球每个罕见病患者平均看过8个医生、有过3次误诊经历、平均确诊时间长达7年多。
JCI:识别出危及生命的机体坏死性软组织感染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021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坏死性软组织感染(NSTIs,Necrotizing soft-tissue infections)是一种能快速进展的感染类型,患者经常会并发败血症休克以及较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患者初期症状的模糊不清,常常给疾病的早期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快速的诊断对于及时干预治疗细菌性软组织感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课题组揭示选择性自噬通过降解TBK1维持免疫平衡的新机制
固有免疫是宿主防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感染病毒后,机体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毒的DNA或RNA,从而快速启动固有免疫和抗病毒反应,抑制病毒的复制,进而有效清除入侵的病毒。在感知危险信号后,调控细胞抗病毒免疫的关键激酶TBK1(TANK-binding kinase 1)被激活,并进一步磷酸化转录因子IRF3,使其入核,诱导下游干扰素的产生。TB
罗氏沼虾生命早期微生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宗淡水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创新团队、国家虾蟹产业技体系淡水虾营养与饲料岗位首次报道罗氏沼虾生命早期微生物变化及定殖规律,系统阐述了罗氏沼虾繁殖期母体和环境微生物对后代微生物的影响。研究成果以“Maternal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es dominate offspring micr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