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00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七大新闻 2011.7.15
HMG:广州生物院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初探染色体非整倍体综合症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博士和Miguel Esteban博士研究组成员成功建立了特纳氏综合症、Warkany综合症、13三体综合症和Emanuel综合症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并证明了染色体非整倍体不影响重编程的发生和完成,不影响多能性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
Cell Stem Cell:重编程因子配比决定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质量
美国麻省理工白头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研究人员在2011年12月2日那期《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结果表明调整用于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的转录因子水平将极大地影响由此形成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的质量。
PNAS: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揭示一种马凡综合症病因
ELISA检测表明与正常人iPSCs相比,马凡综合症病人来源的iPSCs中TGF-β信号传导活性增强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证实被视为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替代选择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能够像ESCs一样真实反映基因疾病---比如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
Biotech:供者细胞类型影响人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的表观基因组和分化潜能
已有研究表明小鼠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保留着它们起源的细胞类型的表观遗传“记忆”。Kitai Kim等研究人员近日在人类细胞中研究了这个问题,并且把重编程过程中DNA甲基化的不完全擦除和异常的重新甲基化(de novo methylation)记录下来。该研究结果于2011年11月2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
Cell Stem Cell:Aurka-p53信号通路调控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命运
来自美国西奈山医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致癌信号通路在胚胎干细胞(MSCs)自我更新以及在将成体细胞重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状态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中发挥着新的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2012年8月3日那期Cell Stem Cell期刊上。
PNAS:首次利用Sox2将脐带血细胞直接转化为诱导性神经元样细胞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方法:利用一种被称作转录因子的蛋白来讲脐带血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neuron-like cell)。这种神经元样细胞有可能被用来治疗一系列神经疾病,包括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和脊髓损伤。 研究人员证实这些来自中胚层(mesoderm)的脐带血细胞的能够转换到外胚层细胞,而正是外胚层细胞产生脑细胞、脊髓细胞和神经细胞。
首次构建出青少年发育期糖尿病病人的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hiPSCs)是通过对成体细胞进行基因重编程而产生的表现出胚胎干细胞特征的细胞,比如能够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特化细胞.产生hiPSCs的方法是在2006年首次被报道的.它是一个大的科学突破,使得人们有潜力增加对很多疾病的理解和进行药物开发. 青少年发育期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
Cell Stem Cell: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构建出癌症特异性杀伤性T淋巴细胞
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过敏与免疫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他们首次成功地利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构建出癌症特异性的被称作杀伤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系统细胞。为了构建出这些杀伤性细胞,他们首先不得不将专门从事于杀死某种类型癌症的T淋巴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然后这些iPS细胞产生完全有活性的癌症特异性的T淋巴细胞。
Blood:将皮肤细胞重编程为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用于血液疾病研究
2013年8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过去10年里,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可以有能力被开发形成许多类型的人类细胞,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lood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费城儿童医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成功地将罕见血液病患者身上的皮肤细胞重编程成了人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