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完成世界首例异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 | 临床大发现
3月28日,一名60多岁的日本男子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接受异体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的人[1]!如果后续研究证明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的话,那么这毫无疑问是iPSCs临床应用的又一个里程碑,是iPSCs治疗走向标准化和通用化的重要转折点。
Cell:深入认识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过程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莱和伊迪特-布罗德再生医学与干细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证实特定蛋白如何能够改变皮肤细胞的身份或者说细胞特征,和产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J Immunol:调节性T细胞干预T细胞共刺激因子信号
共刺激信号对于T细胞的激活十分关键,阻断这些信号通路能够有效治疗T细胞相关的疾病,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CD28/B7信号以及CD40/CD40L。CTLA4-Ig融合蛋白是由CTLA4分子的胞外区域IgG的的Fc片段融合而成,它能够高亲和性地结合B7.1以及B7.2分子(CD80与CD86),以及阻断其与CD28的结合。
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s)十年记:改变世界的伟大技术
在2006年6月,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在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的年会上提出了“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Cs)”这一概念
【盘点】浅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安全性
2016年5月8日/生物谷BIOON/--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细胞, 也缩写为iPSC)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于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导入到小鼠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干细胞类型,产生
Cell Stem Cell:线粒体DNA突变潜藏于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一个存在已久的假设:当变老时,基因突变积累在人们的线粒体(即细胞能量工厂)中。
PLoS Genet: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不会产生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血细胞制造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而且不会在这种干细胞中引入随后可能导致癌症产生的基因变化。
PNAS:科学家研发出首个成体诱导性专能干细胞
4月4日,来自于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研究团队在顶级期刊PNAS上发表一篇文章,首次开发出一个革命性干细胞修复技术。该技术能够成功将脂肪和骨骼细胞重新诱导成专能干细胞,并有望应用于包括脊柱损伤、骨折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