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团队与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团队合作,在“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中获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hotosensitizer wi
CD19靶向新型Fc优化免疫增强抗体Minjuvi(tafasitamab)欧盟即将获批:治疗B细胞瘤(DLBCL)!
Minjuvi将向市面2款CAR-T细胞疗法发起挑战,该药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
国家卫健委:成立专家组 推进分级诊疗与医疗联合体建设
6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成立推进分级诊疗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专家组的通知,对全国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情况开展评估和督促落实等工作。原文如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进一步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按照《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和《关于印发医
国内权威肺癌专家勇攀MDT诊疗高峰,再现理论与实践盛宴
近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北京肿瘤学会主办,勃林格殷格翰协办的“2021肺癌MDT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肿瘤科、呼吸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中医科等多科室的近二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共同探讨我国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以及肺癌MDT多学科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并结合各自临床实践体会展开思维碰撞,分享成功实践经验,携手推进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事业的进步。
动物外骨骼“矛”和“盾”中优化的多层结构和力学、化学梯度研究获进展
生物界中存在许多梯度结构设计的攻击与防御“工具”。这些梯度材料为我们提供了多个仿生材料设计原理。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教授骆天治团队与武汉大学副教授王正直、教授张作启合作,研究了具有防御功能的螳螂虾尾刺(矛)和寄居蟹左螯(盾)。科研人员综合利用多种实验手段揭示了从纳米尺度到厘米尺度的化学梯度、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多学科专家共探中国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诊疗破局之道
5月22日,由全国罕见病学术团体主委联席会议、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和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办、武田中国支持的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多学科专家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深度聚焦我国HAE诊疗现状,旨在探讨我国HAE临床诊疗破局之道,提升各地HAE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力,以期造福更多罕见病患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成员,
研究揭示ROS调控葡萄膜黑色素瘤发生新机制,提出纳米材料肿瘤诊疗应用新见解
近日,范先群教授团队在开发肿瘤纳米诊疗试剂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首次发现纳米材料可提高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melanoma,UM)细胞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不同浓度纳米材料介导的ROS对UM细胞的恶性生长能力影响不同,一定量的ROS可激活UM细胞mTOR信号通路,增强氨基酸代谢。该研究对于
CD19靶向新型Fc优化免疫增强抗体Monjuvi进入3期临床: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1b期研究数据显示,Monjuvi组合疗法一线治疗DLBCL总缓解率(ORR)高达91.1%!
赋能县域防治与诊疗技术提升:第一届中国县域泌尿肿瘤健康发展论坛在成都顺利召开
2021年5月15日,成都 第一届中国县域泌尿肿瘤健康发展论坛在成都顺利召开。本届论坛以“引导创新、聚焦普及”为主题,邀请近300名全国权威和县域泌尿领域专家,及业内领先的医疗企业代表,共同就提高县域泌尿肿瘤防控和诊治技术、探讨泌尿肿瘤研究、合作共建县域泌尿肿瘤生态圈等议题展开交流,对提高我国基层泌尿肿瘤诊疗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倡导科学诊疗,提高学习能力:西安杨森支持第三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者计划
2021年4月24日,由强生公司在华制药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支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等多方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关爱周暨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者计划启动会”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本届ADHD的主题为“倡导科学诊疗,提高学习能力”,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疾病认知水平,推动搭建标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