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学院】郭伟:口腔颌面-头颈部黑色素瘤的个体化诊治与思考
近十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由原来的单纯手术切除发展为采用多学科的个体化序列治疗的方法:原发灶冷冻治疗→术前辅助化疗→选择性颈清术±原发灶切除→生物治疗→康复治疗,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由单纯手术治疗的0提高到30.3%。
我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研究获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经过6年攻关,从血吸虫分泌蛋白中鉴定出一个具有诊断价值的标识分子,并对其进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验证,表明其诊断敏感性比传统方法提高了6倍,解决了现有诊断技术敏感性不足这一根本问题。最新一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我国血吸虫病诊治技术研究获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经过6年攻关,从血吸虫分泌蛋白中鉴定出一个具有诊断价值的标识分子,并对其进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现场验证,表明其诊断敏感性比传统方法提高了6倍,解决了现有诊断技术敏感性不足这一根本问题。
全国聋病基因诊治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
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办的全国“聋病的听力学与基因诊断及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10月27日在太原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200余名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卫生厅厅长卫小春教授出席开幕式。 耳聋是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浙医二院脑胶质瘤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成立
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但其治疗效果和预后至今仍是困扰国际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我国目前正尝试使用包括中医和心理诊疗等在内的多学科联合方式,对这一肿瘤开展基础研究,并试图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水平。 浙医二院脑胶质瘤多学科联合诊治中心5月12日在杭州揭牌成立。该中心由神经外科、放射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放疗科、肿瘤科、肿瘤研究所、核医学科、康复科等组成。
光电所眼前节施氏管活体成像与开角青光眼诊治获突破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八室“扫频OCT技术在眼前节施氏管活体成像与开角青光眼诊治”研究小组近日研究发现:正常眼的施氏管形态没有年龄和性别相关性;相对开角青光眼,正常眼的施氏管具有较大的管腔面积;在经过药物治疗后,开角青光眼的施氏管会随着眼压降低而明显扩张。该项研究可能为青光眼的分型诊断、药物和手术的疗效评价等提供活体监视的窗口。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治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生物谷Bioon.com 上海讯 一直以来,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的早期诊治都是一项充满挑战的难题。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中国的医学专家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日前,COPD的两大权威机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国际联盟(ICC)和亚太呼吸学会(APSR)在上海联合举办了新闻发布会,汇报了 COPD早期诊疗的突破性进展以及中国在此疾病上的突出贡献。
钟南山:MRSA诊治面临三大挑战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乙肝、艾滋病感染已成为世界三大最难根治的感染性疾病。11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倡导下,中国首个MRSA学苑在广州成立,钟南山在成立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MRSA感染的诊治面临三大严峻挑战,亟待整合多学科力量提高MRSA感染的研究、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