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l Med: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治疗人类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新型组合性疗法
来自意大利都灵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帮助开发治疗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新型疗法。文章中,研究人员发起了一项计划来检测新型组合性疗法治疗复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效果,未来患者或有望避免进行
研究揭秘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患病率情况
该研究发现中国存在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沉重负担,在具有心血管和慢性肝脏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患病率明显更高。本研究结果为在普通人群中创建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的识别和风险分层的临床护理途径提供了证据。
小胶质细胞的坏死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成年人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
Nature:新研究破译了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时首先在眼睛里发生的分子过程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的研究人员破译了当光线照射到视网膜时首先在眼睛里发生的分子过程。这些过程---只需要几万亿分之一秒---对人类视力至关重要。
甘丙素受体3−--治疗视网膜变性的新药理靶点
甘丙肽受体(GALRs)属于蛋白偶联受体(GPCRs)家族,包括GALR1、GALR2和GALR3三个亚型。GALR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但也在非神经组织中表达。
预防视网膜脱落新药获FDA优先审评
3月2日,Aldeyra宣布FDA已受理ADX-2191(甲氨蝶呤)用于预防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其优先审评资格。PDUFA日期为2023年6月21日。
PNAS:揭示神经递质章鱼胺在机体神经变性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章鱼胺与哺乳动物大脑中的其它细胞相互交流从而预防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苏州大学药学院盛瑞团队综述了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与脑缺血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
因为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真核细胞维持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而膜是确保细胞器独立于其他细胞器并在细胞内交换物质的重要结构。膜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的流动性。
PLOS Pathogens:揭示埃博拉病毒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是属于丝状病毒科的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引发烈性出血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
拜耳在欧盟提交阿柏西普8 mg两种视网膜眼病治疗的上市许可申请
在两项试验中,在48周时相较于艾力雅®(阿柏西普2mg),阿柏西普8mg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药效持久性,治疗间隔长达16周, 且视力改善相当,积液被快速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