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镇咳抗炎,规范治疗有备无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发布,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展望等多方面给出了指导和建议。
Cell子刊:不吃早餐,损害免疫系统,还大增心血管死亡率
该研究显示,不吃早餐可能会损害免疫系统,不利于抵抗感染,并可能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小鼠模型研究首次表明,不吃早餐会引发大脑压力反应,从而对免疫细胞产生负面影响。
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多例临床试验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和华东医院自主研发的全新一代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VasCure,完成首批5例临床冠脉支架植入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与器械递送成功率均达100%,不良并发症发生率0%
Sci: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作为骨性关节炎及相关疼痛的治疗策略
骨关节炎(OA)疼痛是患者寻求医疗服务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病因仍不清楚。目前,还没有可以逆转或阻止骨性关节炎进展的骨性关节炎疾病修饰药物(OADMD)。
BMC Med:大量摄入游离糖类或会明显增加机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来自牛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摄入过多游离糖类或与高风险的心血管疾病直接相关,相关研究结果为全球饮食建议将游离糖类的摄入量减少到每日总能量的5%以下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重塑抗氧化和抗炎损伤微环境促进脊髓再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戴建武、陈艳艳再生医学团队设计了一种与“花粉”IRF-5SiRNA结合“纳米花”Mn3O4的集成纳米酶,为在脊髓损伤后抗氧化和抗炎的组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Genomics: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来分析DNA中的基因,从而就能成功预测人群患心血管疾病(比如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等)的风险。
英国药理学:丙氨酰内酯作为天然NLRP3抑制剂缓解小鼠NLRP3驱动的炎性疾病
炎症小体是根据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或死亡相关分子模式激活的多蛋白复合物,触发促炎细胞因子的成熟。
NEJM:临床试验表明血管内血栓切除高度有效治疗大面积中风
血管内血栓切除(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是对阻断动脉血流的血栓的机械恢复。一项大型国际临床研究发现,与仅接受标准医疗管理的患者相比,大面积中风(large stro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