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novation:研究解析处于复杂生物环境中的蛋白质机器三维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章新政课题组在The Innovation上在线发表题为Determining structures in a native environment using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是继2018年开发的分块重构算法
利用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成功扫描单个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扫描了单个蛋白。通过在微小的纳米孔中一次一个氨基酸地慢慢移动线性化的蛋白,他们能够读出与该蛋白的信息内容有关的电流。
我国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利用工业废气“无中生有”合成蛋白质?没错!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10月30日宣布,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这一科研成果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条件限制,弥补了我国农业的最大短板,同时对实现中国“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我国科学家是怎么做到“从无到有”达到“万吨级产能”的呢?众所周
研究揭示蓝细菌受光/暗调控的蛋白质降解
光对于光合生物(包括高等植物和蓝细菌)是必需的,并参与调控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光调控的蛋白质降解是光合生物中蛋白质质量控制的重要机制,其中最典型、研究最深入的是光系统II反应中心D1蛋白,其光诱导的降解和修复是光合作用能持续进行的保证。此外,是否存在大量未被发现的受光调控的蛋白质降解及修复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汪迎
研究揭示胞内致病聚集态蛋白质的极性异质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蛋白质折叠化学生物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宇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刘晓静、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磊、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高振明合作,通过发展对蛋白质错误折叠与聚集敏感的溶剂致变色荧光探针,定量测量了胞内多种致病蛋白质的内部极性微环境。该工作揭示了聚集态蛋白质在微结构与种类上的极性差异性,并建立了蛋白质聚集态极性与其致
新研究提供调控大脑疾病中有毒蛋白质的分子机制
众所周知,细胞会自然衰老和死亡,但细胞蛋白质的适当调节对我们衰老时保持大脑健康至关重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蛋白质聚集体(或错误折叠蛋白质的团块碎片)扩散到邻近的细胞,但对这些有毒物质是如何转移的科学家们仍然知之甚少。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罗格斯大学新布伦瑞克分校的研究人员首
科学家发现利用人工智能可高效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
近期,美国谷歌公司的科学家开发并利用AlphaFold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方式高效预测了35万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发表,题为:Highly accurate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 for the human proteome。解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对于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疾
ACS Nano:科研人员发展新型蛋白质互作成像技术
最近,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陈匡时教授课题组基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BiFC)技术,发展了一种可以在纳米尺度下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型成像技术。该技术克服了传统BiFC技术易产生假阳性信号的问题,并被用于在纳米尺度下解析宿主细胞重要蛋白质参与HIV
研究人员发表无痕蛋白质酶法合成方法
从化学本质分析,蛋白质是胺基单元通过碳氮成键反应形成的生物大分子。因此,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关键在于碳氮成键反应的精准控制。近年来,以多肽固相合成与特异性拼接为核心的蛋白质合成和修饰技术蓬勃发展,打破了核糖体合成系统仅能使用天然及少数非天然氨基酸的瓶颈。蛋白质人工合成技术能实现各种类型的化学修饰,拓宽了人类在原子水平上人工构筑蛋白质的可能性。而目前主流的多肽拼接
Cell Metab:提高蛋白质合成准确性可延长有机体的寿命
研究人员发现提高蛋白质合成准确性的遗传调整可以延长有机体的寿命。这一结果在线虫、果蝇和酵母这三种物种中是一致的,这表明构建更好的蛋白质可能也与其他物种的寿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