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制出藻类“生长潜力”测量仪
记者2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出“藻类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测量仪”。该项成果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藻类“生长潜力”——光合作用活性的长期在线监测,对蓝藻预警具有重大意义。 这项成果近日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近年来我国大型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夏季蓝藻水华持续高频次发生,如何治理及预防蓝藻暴发广受社会关注。
中科院研制出藻类“生长潜力”测量仪
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出“藻类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测量仪”。该项成果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藻类“生长潜力”——光合作用活性的长期在线监测,对蓝藻预警具有重大意义。 这项成果近日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近年来我国大型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夏季蓝藻水华持续高频次发生,如何治理及预防蓝藻暴发广受社会关注。
英特尔高中科学竞赛桂冠授予藻类生物燃料研究
英特尔于当地时间2013年3月12日公布了面向高三学生举办的科学竞赛“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的获奖名单。 获得第一名的是来自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市的研究藻类生物燃料的的Sara Volz,她由此获得了英特尔财团提供的10万美元奖金。 藻类能产生可作为可再生燃料使用的油,但油的提取成本高。
德国汉堡建全球首座藻类发电建筑
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设计的建筑,正面镶嵌玻璃装有生物反应器,内有微藻类 北京时间4月1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汉堡正在建造世界上第一座藻类发电建筑。这座建筑由西班牙工程公司Arup设计,正面的镶嵌玻璃装有生物反应器,内有微藻类。这些藻类能够产生生物量和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此外,这一系统还能为整座建筑隔热保温,隔离噪音。
日本利用藻类生产塑料 耐热易加工性能毫不逊色
日本研究人员9日宣布,他们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裸藻”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塑料。 研究人员认为,与利用石油制造塑料相比,这种新技术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少。 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原生动物学中称为眼虫。它们容易培养,而且光合作用效率比陆地植物更高。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宫崎大学等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发现,裸藻能在细胞内大量生产高分子糖。
南澳科学家意外发现可制新型生物燃料的超级藻类
南澳科学家表示,一种他们称之为超级藻类菌株的偶然发现,可能会导致新型生物燃料的产生。 南澳研究与发展研究所(SARDI)花了6年时间,在全南澳和大澳大利亚湾藻类收集藻类。而最特殊的具有商业潜力成为一种燃料的菌株却不是收集到的,而是偶然出现在研究人员纳亚尔(Sasi Nayar)博士阿德雷德实验室的一个烧杯里。 纳亚尔博士表示这项新发现最独特之处是它的商业潜力。
BMC Evol Biol:文建凡等揭示动物基因组存在来自藻类的古老水平转移基因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是相对于垂直基因传递(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另一种遗传物质传递方式,是物种进化和基因组革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水平基因转移现象在原核生物及单细胞真核生物中比较常见,然而,在多细胞的动物中鲜有报道,更不知该机制对动物的进化有着怎样的影响。
欧盟利用“清洁技术”应对藻类毒素威胁
世界上坐落在沿江大河或海滨湖滨的城市,日益承受着水藻大量繁殖的困扰和威胁。当水体中的藻类家族达到足够高的密度,即每毫升达到成百上千藻类细胞,有时甚至每毫升达到上百万藻类细胞时,某些情况下水藻开始大量繁殖,并释放出毒素或大量有害的浮游生物,严重威胁其它生物的生长及生物多样性,使水体质量快速下降,对野生动物、家畜和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NAT COMMUN:海洋藻类Nannochloropis gaditana基因组测序
佛吉尼亚生物信息学研究所(VBI)的研究人员已经装配好了海洋藻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可帮助科学家们发现生产生物柴油燃料最适藻类。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大家一致认为,防止潜在能源危机和减少温室气体必需要开发出可替代的再生燃料来源。科学家们已经尝试了各种来源,例如从玉米乙醇到大豆生物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