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沈博团队揭示骨髓移植后神经促进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再生的机制
外周神经和LepR+细胞通过相互作用促进骨髓移植后造血和血管系统的再生,其中LepR+细胞通过合成NGF促进骨髓神经的维持及其清髓后的生长
中国科研人员开发全球首个来自生命三域之一古菌域的微型基因编辑工具
该团队在细菌体内验证了SisTnpB1的靶向切割活性。通过设计靶向质粒等外源遗传元件的引导RNA,SisTnpB1系统可以在细菌体内37℃条件下实现特异性切割并消除这些遗传元件。
The Innovation:肌患病,肠来治:利用菌群对抗肌萎缩相关疾病
近年,众多研究成果揭示肠道菌群调控在防治肌萎缩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但仍需开展深入的临床前机制研究,来启发与推动创新性的肌萎缩防治方案。
华科同济医学院团队发现,肠菌产生的氨竟然可以改善抑郁症状
研究发现了氨在应对慢性应激时的关键有益作用,为微生物氮代谢和宿主行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为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证据。
Cell子刊:阴道菌群移植可改善剖宫产婴儿的神经发育
结果表明,剖宫产阴道菌群种植组婴儿3-6月龄的神经发育总分显著高于剖宫产对照组,且阴道菌群种植可以促进剖宫产婴儿肠道菌群成熟,使其显著更接近顺产婴儿,表现为增加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降低
Microbiome:宿主抗微生物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调节肺部损伤
胎儿的肺部发育是在子宫内氧张力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在极度早产后,即使没有经常需要的长时间补充氧气,小婴儿尚未发育完全的肺部也会经历高得多的氧张力。这会对新生儿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众所周知的灾难性影响
《细胞·代谢》:河南省人民医院袁慧娟等发现肠道菌群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并证实肠菌移植是治疗新策略
这项研究通过“临床现象-机制研究-临床治疗”的研究思路,揭示了肠道菌群参与DSPN发病的机制,并证实肠道菌群可以作为治疗DSPN的新靶点。
研究揭示了通过重塑肠道菌群缓解围产期动物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进一步研究发现褪黑素可以通过重塑肠道菌群进而降低围产期动物及其仔代自噬和炎症。基于肠道微生物16s测序及靶向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褪黑素显著提高了Allobaculum和Faecalibaculum等
Cell:发现一些分离出的广泛中和人类抗体有望治疗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
由于标准疗法不再奏效,通常必须使用所谓的最后求助的抗生素来治疗受感染的患者。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性药物,以确保有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等多重耐药病原菌感染。
BRAIN:肠菌能够“传播”认知损伤?科学家首次证实,肠菌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或由损害成人海马神经发生介导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越来越认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到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