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法测定黄曲霉毒素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食和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大米、棉籽等。黄曲霉毒素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因此国际上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有严格的限量要求。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器柱后衍生法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测定,通过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配比的优化以及检测器条件的调整等手段,以期得到黄曲霉毒素的最佳分离效果。
西门子计划在美国推出首款Amyloid一体化成像解决方案
2012年4月13日,西门子(Siemens)公司宣布,将向美国市场推出首款Amyloid(淀粉样蛋白)一体化成像解决方案,用于评价阿尔茨海默氏病及导致认知能力下降的其他原因。 该一体化成像解决方案用于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PET成像。
Neurology: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快速诊断不同类型的痴呆症
2012年12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使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来帮助判断痴呆是否属于阿尔兹海默症还是其它类型的痴呆,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eurology上。 阿尔兹海默症疾病和额颞叶退化(FTLD)二者尽管潜在的发病过程以及机制并不一样,但是其具有相类似的症状表现。
Arch Inter Med:避免不必要的医学成像可降低女性患乳腺癌风险
来自美国医学研究所(IOM)的研究揭示了乳腺癌潜在的环境风险因子,包括农药、美妆、家用化学品以及制作水杯的塑料等,IOM表示,目前并没有充足的数据可以揭示暴露于这些风险因子中一定会引发乳腺癌。然而可以增加妇女绝经后激素替代疗法的风险以及接受医学成像暴露辐射的风险。
JAMA:先进的诊断性成像及相关的辐射接触有了大幅的增加
芝加哥–据6月13日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披露,在1996-2010年间,在6个大型的综合医疗保健系统中,先进的诊断性成像的使用有了大幅的增加,其中包括电脑断层扫描的使用增加了近3倍及核磁共振成像的使用增加了近4倍,而预计的辐射接触也有了显著的增加。
ACS Nano:纳米粒荧光结合新技术可轻松“嗅出”癌症所在
2012年9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对抗癌症过程中,了解癌症具体的身份特征对于癌症诊断和有效的疗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转移癌中,分析具体癌症的特性对于开发新型疗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来自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快速超灵敏的技术在显微水平来检测活组织中不同类型的转移癌的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ACS Nano上。
Carbon:邵华武等发现荧光碳纳米颗粒合成新方法
荧光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荧光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目前,荧光碳纳米颗粒由于其廉价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报道关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应用仍存在制备方法繁琐、量子产率不够高和光稳定性差等不足。
Adv Mater:基于荧光碳点的诊断治疗纳米药物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孙再成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谢志刚和景遐斌课题组合作开发了基于荧光碳点的诊断治疗纳米药物,为实现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Nat Methods:新型成像技术或可加速对癌症的研究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hod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技术,其可以帮助研究者清晰观察到来自癌症病人样品组织中的肿瘤细胞。
Nature:新型线粒体荧光标记技术助力机体衰老研究
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成功地将荧光标记到线虫肌肉细胞中的蛋白质上来监控线虫细胞线粒体的代谢活性,用以研究线粒体代谢频率和线虫寿命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