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Rep:计算机成像技术揭示肿瘤内血流信号

2019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了一种类似于“谷歌地图”的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和可视化肿瘤生长所需的结构和功能性血管变化。通过将来自动物模型的肿瘤标本的高质量3D成像数据与复杂的数学公式配对,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现在拥有一个能够准确表示肿瘤内血液流量的模型,包括复杂的血流量,氧合作用和发生的结构变化。这项工作于3月27日在Nature

2019-05-07

Cancer Cell:新成像技术揭示乳腺癌的可塑性

2019年4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可以看到肿瘤内癌细胞进化的关键步骤,这可能揭示乳腺癌如何逃避治疗。利用乳腺癌的实验室模型,研究人员能够以以前无法达到的高分辨率从三维角度观察肿瘤。这揭示了癌细胞是如何从乳腺导管的癌前细胞发育而来的,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中发生的变化。图片来源:Cancer Cell这项最近发表在《Can

2019-04-28

研究实现活细胞及线虫体内DNA和RNA的同步荧光成像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研究员张忠平和王振洋领导的团队在生物体核酸结构的同步原位影像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效生物膜穿透能力的阳离子碳量子点,实现了对活细胞及线虫体内DNA和RNA的同步荧光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这是继该团队两个月前在该杂志发表细胞及生物

2019-04-04

ACS nano:新技术可以提高DNA的成像效果

2019年4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快速,简单的样品制备方法,可以增强DNA的成像效果,从而更好地分析其物理性质和相互作用。根据在《ACS Nano》杂志中发表的这项研究,作者将DNA与云母(一种扁平硅酸盐矿物)结合。这个过程扩展了DNA。因此与以前的方法相比,可以分析的分子数量达到了8倍。(图片来源:Heenan/JILA)液体中扩展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AFM

2019-04-09

J Nuc Med:新型成像技术能够监测阿尔兹海默症的病情进展

2019年4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更好地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方法。根据发表在4月份的《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小胶质细胞激活水平进行成像,能够比β-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进展。据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称,目前估计有530万美国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

2019-04-05

研究人员利用核素成像揭示纳米药物在肺部的时空分布

2019年3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PneumoNP项目旨在开发可以对抗肺部感染的新型吸入纳米药物制剂。这种新药由一种纳米颗粒携载一种抗生素组成。来自西班牙CIC BiomaGUNE的研究人员对这种治疗性纳米颗粒在大鼠肺部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图片来源:PneumoNP-CIC BiomaGUNE这种制剂使用纳米颗粒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延长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实际上它也确实可以延缓并控制活

2019-03-29

Sci Rep:癌症成像诊断技术有助于预防孕期紊乱

2019年3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用于检测某些癌症形式的成像技术还可以帮助检测妊娠期先兆子痫,直至其成为危及生命的疾病。先兆子痫是一种高血压疾病,占全球孕产妇死亡人数的14%,影响所有怀孕的5%至8%。症状可能包括尿液中的高血压和蛋白质,通常发生在怀孕20周后。(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这项研究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Scientific Repo

2019-03-13

Cancer Res:成像技术帮助鉴别肿瘤对放疗的耐受性

2019年3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头颈癌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拉曼光谱(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否有效地使一些患者免于无效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阿肯色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阿肯色大学医学科学(UAMS)的研究人员使用成像技术,发现辐射后小鼠的治疗敏感性和治疗抗性肿瘤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期刊癌症研究中心,该研究揭示了脂质

2019-03-12

Sci Signaling:生物荧光检测器有助于药物发现

2019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与巴西同事合作开发了13种生物发光传感器,用于测试实验室中新药物的有效性。该研究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为新药的测试和表征铺平了道路。该生物传感器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作用,而GPCR是参与细胞间通讯的膜结合蛋白。研究人员选择研究GPCR是由于目前市场上所有药物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估计都针对这些

2019-03-04

“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在科技界深具影响。入选

201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