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Pathol:β-连环蛋白在肺癌发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近50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 早期研究已证实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局限于基底膜内者称为原位癌癌肿,可向支气管腔内或/和临近的肺组织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或经支气管转移扩散。
总局提醒关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过敏反应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56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问题。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
Sci Transl Med:一种过敏性皮炎的新型靶向疗法
2013年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过敏性皮肤病发生率的增加,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负担和其它过敏情况风险的升高使得科学家们不得不加快速度研究新型方法来控制这些基于免疫系统的疾病。过敏性皮炎,即所谓的湿疹,在美国影响着10%-20%的儿童健康,其中有50%的患者会出现其它的过敏型疾病,包括哮喘症等。
JAMA:揭示舌下免疫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进展
据3月2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一项对一种针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疗法所做的检查中,研究人员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了适度的证据以支持用舌下免疫疗法来治疗这些疾病的做法,该疗法在欧洲已经获得使用但却没有在美国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批准。舌下免疫疗法涉及在一个较长的治疗期内在舌下给予水溶性过敏原并通过局部吸收使过敏个体脱敏以减少其过敏症状。
PBJ:花生转录组de novo测序揭示果针发育相关的功能基因
近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梁炫强研究员、陈小平博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所长禹山林研究员及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ICRISAT)基因组中心负责人Rajeev Kumar Varshney等完成的花生转录组de novo测序的结果发表于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该杂志创刊于2003年,影响因子5.44,是专注于应用植物科学的期刊。
Nat Genet:日本研究人员发现日光过敏症致病基因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发现紫外线敏感性综合征的一个致病基因,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今后弄清人的皮肤被晒伤的机制,从而研究出相关防晒伤的新方法。该成果已于4月1日在线刊登在《Nature Genetics》上。
Mucosal Immunol:研究人员找出过敏性疾病新的调控基因
辛辛那提研究人员在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他们已鉴定了调控一重要免疫激素——白细胞介素(IL-13)的遗传物质。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科学家说,这一发现为开发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可能性。
:肠道细菌控制过敏症?
嗜碱性粒细胞发育、循环流通的嗜碱性粒细胞群体和与嗜碱性粒细胞相关联的TH2细胞的共生调控模型。 100万亿多个细菌细胞生活在每个人的肠道内,比人体本身所拥有的细胞数量多10倍。
梯瓦(Teva)抗过敏喷鼻剂Qnasl获FDA批准
2012年3月26日,梯瓦(Teva)公司周一宣布,FDA批准其药物Qnasl用于鼻过敏症(nasal allergy symptoms)的治疗。 Qnasl是每天一次的"干性"喷鼻剂,是通过气溶胶递送至鼻内,而不是通过水溶液或"湿性"喷雾。Qnasl是处方药,将于4月份上市,该药已被批准用于12岁及以上患有季节性过敏或常年过敏患者。
JACI:食物过敏可加剧儿童哮喘
302例美国患儿的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食物过敏的哮喘患儿需要使用控制药物和住院治疗的几率,显著高于无食物过敏但哮喘病情相似的患儿。波士顿儿童医院的James L. Friedlander博士在美国过敏、哮喘与免疫学会(AAAAI)年会上报告,食物过敏在城市中心社区的哮喘患儿中“相当普遍”,城市中心学校儿童哮喘研究的受试者中约1/4存在食物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