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牛津对51万中国人研究发现,喝酒可直接导致癌症
酒,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饮酒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因素,酗酒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甚至与某些癌症密切相关。通常,人们认为适度饮酒有益于健康,但事实并非如此。近日,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有74万新发癌症与饮酒相关,占全球所有癌症病例
长期摄入硝酸盐会不会致癌?会不会减寿?
说起硝酸盐,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大量报道称其是潜在的致癌物。然而,我们吃的天然食物中基本含有硝酸盐,蔬菜是最大的膳食硝酸盐来源;还有一些饮用水中也存在硝酸盐;而且,人体自身也会产生硝酸盐,随唾液一起分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从消化系统进入循环系统,然后进入唾液后再返回消化系统。这就是所谓的“肠道-唾液”循环。此前已有研究表明,蔬菜中的膳食硝酸盐可以提升线粒体的效率
Science:膳食纤维+益生菌,吃对了有助抗癌,吃错了则可能“致癌”
在全球范围内,黑色素瘤是第五大常见癌症。作为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黑色素瘤通过转移或扩散到其他器官(如肝脏、肺和大脑)而致死。然而,幸运的是免疫检查点阻断的治疗技术(ICB)彻底改变了黑色素瘤和癌症的治疗方法。肠道微生物组群对免疫治疗反应的影响已经在许多临床前模型以及涉及人类队列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群是一个复杂的群落,由
Cancer Res: 角蛋白17在肿瘤标志物中的致癌作用
有一个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即确定和验证肿瘤特异性治疗靶点,以实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患者临床特征的异质性以及肿瘤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给优化治疗干预措施带来了重大挑战,包括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精确医学。
Nature子刊连发两文:癌细胞“休眠”数年不死 或是导致癌症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
白血病,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癌症。在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占据第六位,而患病人群中又以低龄儿童为多。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抑制了正常的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几年前,伦敦大学学院的科
Cell Reports: Chk1保护致癌KRAS表达细胞免受DNA损伤,是胰腺癌治疗的靶点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美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5年生存率令人沮丧,仅为10%。尽管PDAC有明确的遗传图景,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开发出临床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标准仍然是常规的细胞毒药物。
“瑞士军刀”的双面性:CRISPR基因编辑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作为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的代表,CRISPR/Cas9系统已经凭借其成本低廉、简便易用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内的高效工具,一度被科研人员称为“瑞士军刀”。目前,CRISPR/Cas9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细胞基因编辑、基因调节、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构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等领域。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把“瑞士军刀”的另一面逐渐显现。研究发现
Hepatology: 肝细胞癌中Rala信号通过双重调控机制发挥致癌作用
Ras-like (Ral)小GTPases, RalA和RalB,是直接位于Ras下游的原癌基因,在活性gtp结合形式和非活性gdp结合形式之间循环。
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疗法或会产生携带致癌突变的细胞!
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基于CRISPR -Cas9的基因编辑(尤其是基因敲除)或许会让细胞产生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形式,这些研究发现强调了对接受基于CRISPR -Cas9的基因编辑疗法来修饰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患者及时监测的必要性。
大肠癌的全基因组分析表明,PHF19和TBC1D16是致癌的超级增强子
大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尽管基因组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已被广泛研究,但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观基因组状态仍然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