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科学家们揭示了退行性疾病的分子致病原因
2013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团队,揭示了老年有关的退化性疾病包括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起源和分子原因。这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角度,可能会帮助疾病的治疗和早期诊断。 文章发表在Cell杂志上,新研究为在症状出现之前,老年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机遇(包括通过鉴定疾病的致病基因)。
Nat.Gen:刘静宇等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致病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刘静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的致病基因。2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首次向世界披露了中国科学家在颅内钙化疾病研究中取得的新突破。
J Neurosci:遗传原因占阿尔茨海默氏症致病因素的70%
2013年8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隶属于英国Sanders-Brown老年化研究中心的Kentucky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完成的新工作朝这一目标又近了一步,工作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 新的证据表明,就像机体高胆固醇状况一样,一些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是继承的,而疾病其余的风险就是环境因素。
Neural Regen Res:谁是诱发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病基因?
白细胞介素18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607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在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中风的危险。但不同人群、种族和生活环境的遗传多态性分布不同。
贵州省卫生厅通报两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贵州省卫生厅2月10日通报,贵阳市确诊两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目前尚未发现两例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第一例病例帅某,女,21岁,现住贵阳市。2013年2月2日,患者发病,病情加重后,转入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救治,2月10日上午,经中国疾控中心对其呼吸道标本复核检测,确认人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工作正在进行中。第二例病例蔡某,男,31岁,现住贵阳市。
Appl Envir Microbiol:机体肠道菌群通过接触就可杀灭致病的沙门氏菌
2013年4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的肠道是数万亿细菌的寄居地,寄居的细菌数量远多于我们机体中细胞的数量,这些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以及加强我们的机体免疫力,这种称为肠道菌群的复杂细菌生态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抵御寄居在机体中的有害细菌的感染。
Nat Struc & Mol Biol:揭示引发血液疾病的致病机制
近日,来自美国和芬兰的研究者共同研究揭示了一种蛋白质结构可以调节细胞信号以及血细胞的产生,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文章揭示了血液病的发病机制,并且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些思路。 血细胞的形成和活力受细胞因子控制,细胞因子是小的细胞信号蛋白分子,可以通过介导酪氨酸激酶JAKs途径来发挥作用。
PNAS:噬菌体溶解素PlyC可有效杀灭致病菌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强大的抗菌杀伤型机器的结构以及操作流程,这种机器或可成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来自澳洲莫纳斯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噬菌体溶解素PlyC如何有效杀死细菌的详细过程。 噬菌体是一种特殊的感染并且使用特殊蛋白-溶解素来杀灭细菌的病毒,1919年研究者使用噬菌体作为抗感染的疗法,然而由于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出现,噬菌体疗法就被无限期搁置了。
PLoS ONE:新研究表明肠道有益菌有望抵抗致病菌感染
尽管很多细菌作为侵袭性病原体存在,导致诸如结核病、霍乱、瘟疫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之类的一系列疾病产生,但是其他细菌没有发挥如此不好的作用,其中一些细菌对人类健康甚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J Virol:彭涛等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感染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在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和感染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4日在线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