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EUROINFLAMM:雷公藤红素通过直接结合HMGB1蛋白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几个世纪以来,雷公藤(TwHF)相关的方剂在我国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其他疾病,在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众多生物活性成分中,雷公藤红素(cel)因其潜在的药用特性而受到密切关注。
研究揭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书写与阅读的脑功能异常
阅读是人类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的核心途径,对个体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约有5%-17%的儿童却受到阅读障碍的困扰。发展性阅读障碍指个体的智力水平正常,且享有正常教育环境,也无明显神经与器质性病变,但其阅读水平低于其年级(年龄)应有的水平。阅读障碍约占儿童学习困难的80%,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表现出明显的书写问题(如书写时停顿更多
Addiction:非侵入性脑刺激可能减少吸烟
2021年8月6日讯/生物谷BIOON/---由于尼古丁可在大脑中产生神经适应性,使人难以戒烟,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用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NIBS)技术来治疗尼古丁依赖,以抵消与慢性尼古丁暴露有关的异常大脑活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
elife:研究解析小鼠感觉运动相关脑区的转录组学特征
elif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及其合作者题为Transcriptomic encoding of sensorimotor transformation in the midbrain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用逆向病毒示踪技术和Patch-seq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小鼠上丘分别参与形成恐惧和捕食环路的神经元开
科学家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全脑基因组编辑技术!
2021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病是由编码淀粉样β前体蛋白(APP)的基因以及编码早老蛋白1(presenilin 1)和早老蛋白2(presenilin 2)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所引发,其病理学特征是在多个大脑区域中出现细胞外淀粉样斑块和细胞内的神经纤维缠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medical En
Circulation:治疗性抑制ASIC1a可恢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脏功能
2021年7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在心脏缺血期间,酸性代谢物的堆积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pH值下降,可低至6.0~6.5。由此产生的组织酸中毒加剧了缺血性损伤,并显著影响心脏功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
欧盟批准蓝鸟生物Skysona:第一个治疗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CALD)的基因疗法!
Skysona一次性可持久改善生存和保护神经功能,最长的随访时间为近7年(82.7个月)。
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脑机接口是重要脑功能探索和重大脑疾病诊治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国际脑科学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解决高位截瘫、渐冻症、失语症等难治性神经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机物”三元共融万物感知的核心技术。然而,当前脑机接口技术面临“带宽不足”、“植入创伤大”、“长期记录稳定性差”三大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针对脑机接口面
研究揭示脑特异性lncRNA参与调控神经细胞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减弱是细胞、器官和生命个体衰老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在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组织切片中均发现了损伤DNA的积累。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终末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是人体内寿命最长的细胞类型,所以DNA损伤修复的能力和基因组稳定性对神经元功能维持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中心研究员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