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Cell Sci:科学家发现类代谢调控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 of Cell Science刊登了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Opposite and redundant roles of the two Drosophila Perilipins in lipid mobilization, ”的文章,文章中...

2012-11-18

Infect & Immun:共生菌可产生特殊的肽多糖分子帮助调节宿主机体的免疫反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Infection and Immunit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来自小鼠机体细菌(无害)产生的信号物可以抑制人类胃肠道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杀灭主要呼吸道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能力,该研究为揭示机体重要的共生细菌对人类健康及机体生理学的调节提供了新的线索。

2014-09-15

PNAS:韩敬东等揭示长寿秘诀:七成饱、多运动、低饮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经过历时四年多的实验,发现每天吃高脂食物的小鼠寿命,大大短于吃低脂食物的小鼠;但如果对高脂饮食小鼠进行70%的进食限制,或让它们自主多运动,那么它们的寿命就会和低脂饮食小鼠差不多。这些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表明“吃饭七成饱+多运动+低脂饮食”是人类延缓衰老的“宝典”。

2012-11-18

Biomicrofluidics: 产生模拟细胞膜质球的新设备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Abraham Lee说,"为在合成生物学上打开了一条新大门,一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微流体装置,这种装置产生一系列微小脂质球,这些微小脂质球在许多方面类似于一个细胞的外膜。细胞实质上是由磷脂膜封闭的小的、复杂生物反应器"。 "有效地生产具脂质膜的小囊泡是基本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宝贵的工具,这些脂质膜模仿了天然细胞的,同时也是希望生产人造细胞的重要的第一步"。

2012-11-18

Proteomics:刘平生等确定线虫滴的标记蛋白

4月9日,分子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平生研究组的成果,首次纯化了线虫脂滴并完成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确定了线虫脂滴的标记蛋白。 脂滴是生物体内脂质存储的主要场所,从原核生物细菌到高等动物人都有脂滴的存在。脂代谢的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在内的多种代谢类疾病。

2012-04-19

Nature :质开关对细胞内吞作用的控制

磷酸肌醇是细胞内膜运输的重要调控因子。虽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盐”的作用已被很好定性,但“磷脂酰肌醇-3,4-二磷酸盐” (PI(3,4)P2) 的作用仍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Volker Haucke及其同事发现,PI(3,4)P2在名为Class II“磷脂酰肌醇-3-激酶C2C”(PI(3)K C2()的酶作用下的形成在时空上控制由“网格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2013-07-11

JAHA:高水平的质标记物或和心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升高相关

来自贝勒医学院研究者的最新研究表明,一种名为Gb3的新型标志物和心脏病患者的存活直接相关。

2014-03-13

江南大学:灵芝多糖借助miRNA抑制肿瘤生长

药用真菌多糖如灵芝多糖(GLPs),可通过免疫效果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这一假说已被广泛研究。

2014-03-07

:钟鸿英等研究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分析方法获进展

近期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的新型质谱分析方法学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旗下的子刊《自然—实验手册》(Nature Protocols)杂志上。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钟鸿英教授为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

201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