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iRNA靶向调控微生物促进肠道健康研究获进展

  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每年因肠道疾病致死的仔猪比例高达80%以上,如何有效增强仔猪肠道健康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微生物在肠道健康的作用广受关注,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然而如何精准调控肠道微生物结构尚不清楚。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单胃动物营养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在miRNA精准调控

2021-09-01

茯苓多糖靶向肠道微生物可以减轻前列腺炎

非那雄胺是一种抗雄激素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最近,作者报道了茯苓多糖(PPS)在大鼠模型中的抗CNP活性。

2021-09-03

Cancer Communications: 利用肠道微生物群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治疗癌症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失调会导致生理变化,并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有关。

2021-08-29

eLife:T干扰素通过平衡微生物群抑制炎症性疾病

免疫动态平衡的维持涉及宿主和微生物群之间的协同关系。典型干扰素(IFN)信号通过STAT1转录因子的参与控制对急性微生物感染的反应。

2021-09-03

研究人员发表病原微生物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技术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丽、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受邀在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综述文章Raman biosensor and molecular tools for integrated monitoring of pathogens and antimicrobial res

2021-09-06

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微生物催化氮杂环合成的综述

碳和氮是丰度最高的核心生命元素,探究生物体系内的碳氮成键反应可为生命起源和生物代谢路径演化与调控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线索。氮杂环化合物作为碳氮成键反应的重要产物类型,广泛参与了生物的遗传与代谢;同时也被应用于医药、农业和食品等诸多产业领域。据统计,目前全球销量前200的药物中,约有三分之二含有氮杂环官能团。鉴于氮杂环的重要性,微生物学家一直在探索该类化合物

2021-08-28

肠道微生物依赖的三甲胺n -氧化物加重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

肠道微生物通过代谢饲料中的磷脂酰胆碱、胆碱、l -肉碱和甜菜碱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TMAO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2021-09-08

GUT MICROBES: 肠道微生物参与肥胖期间食物偏好的改变

肥胖期间,下丘脑对食物摄取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负责食物摄入享乐反应的多巴胺能中皮质边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肠道微生物也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

2021-08-29

Cell子刊: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或可加剧认知能力下降

在喂食生酮饮食并间歇性缺氧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中,一类叫做嗜胆菌(Bilophila)的细菌浓度急剧增加。他们还发现,生酮饮食、缺氧和用一种叫做沃氏嗜胆菌的嗜胆菌处理会损害海马体,导致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

2021-08-29

研究揭示微生物降解两种硝基芳烃同分异构体代谢途径的进化渊源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宁一教授团队解析了两种二氯代硝基苯的代谢机理及其进化渊源。相关成果“A Nag-like dioxygenase initiates 3,4-dichloronitrobenzene degradation via 4,5-dichlorocatechol in

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