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
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命过程和疾病发生机理,生物学研究需要观察细胞内器官等细微结构的精确定位和分布,阐明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如何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重要的活性因子如何调节细胞的主要生命活动等,而这些体系尺度都在纳米量级,远远超出了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的分辨极限。
PNAS:转录中的质型多角体病毒的低温电子显微镜结构
2012年1月10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程凌鹏副研究员等人的研究论文“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
针对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镜进行优化的连续激光器
随着各类超分辨率显微镜(纳米显微镜)技术(如 PALM、STORM 和 STED)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小型 连续激光器的需求不断增加,这类激光器拥有较高的输出功率、新型波长、理想的光束质量和低噪音。
Clin Gastr Hepatol:经常服用炎性肠病的药物可能会得白血病
免疫抑制药物thiopurines已经被发现会增加骨髓疾病的风险性,如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骨髓疾病,而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患此病的风险高达7倍。
西兰花卷心菜可防肠病
11月23日,德国弗赖堡大学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西兰花、卷心菜这类常见蔬菜可充当“肠道安全卫士”的角色。这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名为硫代葡萄糖苷的物质。 研究人员先用一种不含任何植物成分、也无硫代葡萄糖苷的食物喂养实验鼠,结果实验鼠肠道免疫功能减弱。研究人员随后在食物中添加了硫代葡萄糖苷,实验鼠肠道免疫功能得到了提升。这表明,硫代葡萄糖苷在保卫肠道免疫细胞中起着重要作用。
Digest Dis Sci:肠道细菌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细菌的增生与肠易激综合症(IBS)有关,该发现是第一次证实细菌与这种疾病有关。 以往的研究已近提示细菌在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挥了作用,而这项研究是首次使用细菌培养方法证实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检查了疾病患者中小肠样本以确认是否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现象,结果发现在IBS患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被确诊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Gastroenterology: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近日,卡尔加里大学的Natalie A. Molodecky及其同事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上撰文"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With Time, Based on Systematic Review"指出,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在全球均呈上升趋势...
波士顿科学中国推出“新镜界学院”
中国上海,2014年3月31日——波士顿科学近日宣布,波士顿科学中国推出其全新的消化内镜介入诊疗的专业教育品牌——新镜界学院(BSCEndoInstitute)。
Nat Commun: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实现对耐药细菌核糖体的结构改变进行成像
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成像技术成功揭示了对红霉素耐药的细菌的核糖体结构变化的特性,这对于开发新型抵御耐药性细菌的抗生素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