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人员黑素细胞再生研究获进展
近日,江苏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刘莉萍、江苏大学再生医学研究院教授郑允文、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李遇梅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惠利健合作,揭示了患者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来源的诱导黑素细胞在自体移植治疗中的潜能。相关研究成果4月9日在线发表于《细胞-通讯》。长期以来,部分人群由于黑素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缺失,产生色素脱失性疾病,如白癜风等疾病
华领医药在美国启动首项dorzagliatin与SGLT-2抑制剂联合用药研究
2019年04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领医药”,Hua Medicine)近日宣布,评估dorzagliatin与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empagliflozin)联合用药的一项临床药理学I期研究中首例患者已开始接受药物治疗。该研究在美国开展,入组的患者为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单药或联合用药(二甲双胍+DPP-4
研究人员利用核素成像揭示纳米药物在肺部的时空分布
2019年3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PneumoNP项目旨在开发可以对抗肺部感染的新型吸入纳米药物制剂。这种新药由一种纳米颗粒携载一种抗生素组成。来自西班牙CIC BiomaGUNE的研究人员对这种治疗性纳米颗粒在大鼠肺部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图片来源:PneumoNP-CIC BiomaGUNE这种制剂使用纳米颗粒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延长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实际上它也确实可以延缓并控制活
Nat Commun:研究人员揭示部分肺癌耐药的根本原因
2019年2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金泽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表明AXL(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一员)会导致一些肺癌病人对奥西替尼具有固有的耐药性,联合奥西替尼和AXL抑制剂可以显著削弱癌细胞对奥西替尼的耐药性。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治疗癌症会经常使用基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物,其中一种叫做奥西替尼
信达生物自主研发抗CD47单抗IBI188美国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019年03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生物,Innovent Biologics)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分化抗原簇47(CD47)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IBI188在美国的I期临床研究(CIBI188A102)成功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研究是一项在美国开展的评估IBI188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的I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IBI188单药及联
研究人员拓展Cas12a基因编辑工具盒并优化其编辑效率
近年来CRISPR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依靠其简单、快速、高效等优势,极大地优化了基因工程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并且为基因治疗等领域带来了变革。目前,科学家已经鉴定出6种类型、20余亚类的CRISPR系统。但是,只有Cas9、Cas12a和Cas12b三种系统被成功改造为基因组编辑工具。其中,Cas12a作为第二种用于哺乳动物基因组编辑的CRISPR系统,其自身独特性,使得Cas12a与Ca
Cell Stem Cell:研究人员开发出大脑类器官用于研究认知障碍!
2019年2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实验室培养皿中模拟了两种大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揭示神经精神疾病的起因带来了曙光。图片来源:Cell Stem Cell耶鲁大学遗传学副教授In-Hyun Park及其团队创造了大脑中丘脑的类器官,丘脑是整合感觉信息并将之传递给大脑不同部位的重要集成器。研究人员通过干细胞创造了类器官以模拟大脑的不同区域并评估它
研究人员解析STRIPAK复合物拓扑结构并发现其动态组装调控Hippo通路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兆才研究组的最新科研成果“Architecture, Sub-structures and Dynamic Assembly of STRIPAK Complexes in the Hippo Signaling”。该成果首次系统性研究了STRIPAK复合物主要成员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及其对Hippo信号
研究人员利用PROTACs技术实现从小鼠到恒河猴蛋白水平的快速降解
2019年2月5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姬广聚课题组与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课题组及北京大学张秀琴课题组合作在《Cell discover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A Chemical Approach for Global Protein Knockdown from Mice to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成果。该论文通过化学设计蛋白降解分子(PROTACs),快速、可逆敲低动物
研究人员完成糜子全基因组精细图谱
近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张蘅研究组和朱健康研究组题为The genome of broomcorn millet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完成了糜子基因组精细图谱,为未来该作物的分子育种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该研究还通过比较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揭示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