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EJM:内血管疗法治疗中风症的有效性被证实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证实了早期的一项研究发现,即治疗缺血性发作的名为腔内血管治疗(ET)的操作过程或是患者的最佳选择,来帮助其减少患者残疾事件的发生。

2015-04-20

第十八届国际内血管学大会即将召开!

2014年10月9日至12日,第十八届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18th ENDOVASCOLOGY)暨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将在上海外高桥喜来登酒店(浦东新区基隆路28号)召开。

2014-09-26

2012年国际内血管学大会:MedSci专访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陆清声教授

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MedSci专访长海医院血管外科陆清声教授 由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办的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血管外科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埃及等五大洲30多个国家500多名血管外科领域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3-02-26

2012国际内血管学大会:MedSci专访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

2012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主席景在平教授接受MedSci采访 由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办的2012年国际腔内血管学大会于2012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力求搭建国际平台,展示前沿技术,激发热点讨论,演示精彩手术,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血管外科学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2012-10-23

NRR:蛛网膜下出血后为何出现认知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的表达下调,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障碍的机制之一。

2013-12-05

PNAS:日本科学家解读棘鱼全部染色体组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刊登了日本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ally distinct coelacanth population off the northern Tanzanian coast。”,研究人员们成功解读了有“活化石”之称的腔棘鱼的全部染色体组,由此发现腔棘鱼具有与哺乳类和爬虫类等陆地动物相同类型的基因,属于鱼类进化到陆地动物的中间类型。

2011-12-31

Stroke: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成簇的播散性去极化与脑代谢障碍相关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出现播散性去极化现象。为此,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神经外科的Edgar Santos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现播散性去极化(SDs)时,对细胞外脑组织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谷氨酸代谢动力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6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SDs能够在非缺血性脑组织中传播。

2012-12-15

:脉络膜上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2013-01-08

Stroke:吸烟是蛛网膜下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预测因素

蛛网模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已知预测因素是入院时的出血量大及临床状态差,其他因素的预测价值尚不清楚。为此,荷兰乌德勒支医学中心神经科和神经外科的Nicolien K. de Rooij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系统回顾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18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发现: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型脑缺血的预测因素,证据级别较强。 该研究为系统回顾。

20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