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之争”首次写入2019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19年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与2018版相比,大约有25处更新,主要涉及:影像、病理学、外科、辅助治疗、放疗及内科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困扰临床医生多年的左半和右半问题,首次写进了CSCO指南当中,但是仅仅限于潜在可切除的病人和姑息一线治疗的病人。下面我们具体看下这个"左右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解剖学上将结肠以脾曲为界分为左半结肠(LSC)包括横结肠左半部、降结肠和
宏基因组&代谢组学:两大组学共同揭示结肠直肠癌中肠道菌群的阶段特异性表型
近期,日本大阪大学 Shinichi Yachida 及其研究团队在医学著名期刊 Nature Medicine (IF=30.641)上发表题为“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reveal distinct stage-specific phenotypes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colorectal cance
大多数转移性结直肠癌在可以确诊前就已经发生转移!
2019年6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对近3000名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于近日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该研究显示,多达80%的移性结直肠癌在原始肿瘤超过罂粟籽大小之前可能已经扩散到身体的远端。鉴别出生来就有恶性肿瘤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谁应
Nat Med: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或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2019年6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肠道中“居住”着很多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即肠道微生物组,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近来有研究表明,评估粪便样本中的遗传改变或能准确反映肠道微生物组的状况,或有望帮助诊断人类多种疾病。图片来源:naturalhealth365.com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特殊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化放疗效果有望翻番
6月10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该院大肠癌综合诊治团队副首席专家、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领衔的一项 “伊立替康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研究成果,在日前举行的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受到广泛关注。据介绍,这项由国内17家放疗中心共同参与历时两年的研究成果证实,伊立替康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结直肠癌的完全缓解率可达33.1%,远高于传统新辅助化放疗方案17.
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新“镜”界,为肾结石、前列腺增生患者带来福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其中,泌尿外科已成为微创技术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之一。微创手术改变了传统手术的方式,不仅给医生带来操作上的便利,同时带给患者微小的手术损伤。来自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李杜渐主任表示,“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相关设备的日益完善,腹腔镜、机器人等新技术让泌尿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化,微创技术已经普遍用于前列腺疾病、泌尿系肿瘤及结石的治疗。”“
西达赛奈Cedars-Sinai:心脏二尖瓣TAVR治疗手术“不开胸”
“我们已将 TAVR 治疗用于处于中等或高手术风险、患有二尖瓣膜病的患者中,我们觉得在这些人群中进行治疗二尖瓣的手术非常合适。”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介入心脏病专家 Raj Makkar 博士表示。三月下旬,介入心脏病专家 Raj Makkar 博士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会议上的提交研究数据表明:经过一定筛选且符合条件的患有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可以不用开胸,而采用这种侵入性较小的方案进行介入
长三角区域首个结直肠外科协作组正式成立
5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长三角区域结直肠外科协作单位签约仪式举行。该协作组共有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十五家合作单位组成,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学组学科带头人钟鸣担任协作组组长。根据协议,仁济医院将为合作单位提供医疗技术培训与指导,协作单位将通过定期开展大型义诊、专题讲座、多学科会诊、手术带教、教学查房等,逐步建立“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同质梯度”的诊疗
研究提出一种血管介入手术医生操作技能综合评价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侯增广研究组在传统的手术评价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操作行为融合的介入操作技能综合评价,用于介入手术技能培训和临床实践应用。近年来,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持续上升,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已经由2012年的1750万增长到2016年的1790万,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我国同样面临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的严峻趋势,目前全国心血管疾病人数约为2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或会影响肠道菌群 引发结直肠癌等多种疾病发生
2019年5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悉尼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存在于很多食物中的纳米粒子(nanoparticle)或会对机体健康产生实质性的有害影响。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调查了食品添加剂E171(二氧化钛纳米粒子,titanium diox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