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基于细菌外膜囊泡的肿瘤免疫治疗体系研究获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机能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却已成为掣肘肿瘤免疫疗法发挥功效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和魏炜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细菌天然分泌的单纯细菌外膜囊泡(OMVs)在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潜力,并采用仿生矿化策略使OMVs表面生长出“隐形”磷酸钙外壳,避免单纯OMVs静脉

2020-10-11

研究揭示细菌Class III转录激活机制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余课题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CueR activates transcription through a DNA distortion mechanism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细菌Class III转录因子CueR转录激活的分子机制。大约50年

2020-10-01

克罗恩病患者中的脂肪爬行竟与一种肠道细菌有关

2020年10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回肠、直肠和结肠的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它的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许多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患者的腹部脂肪迁移到发炎的小肠壁上。是什么促使脂肪组织“爬行(creep)”穿过腹部并包裹住许多患上这种炎症

2020-10-10

基于木霉的真菌毒素脱毒转化、玉米原料中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研究获进展

 9月1日,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武爱波研究组题为Confrontation assays and mycotoxin treatment reveal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of Trichoderma and the fate of Fusarium

2020-09-11

新研究揭示细菌鞭毛旋转马达的定子单元其实也是一个小型的旋转马达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我们的周围和身体里有数十亿个细菌,其中大多数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诸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之类的有些细菌会引起感染。迁移的能力可以帮助细菌寻找营养物,或者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定植,并造成感染。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如今从根本上深入了解这种细菌运动的动力,解决了这个领域长达一年的谜团

2020-09-23

Cell:世界上首次实时揭示肺泡巨噬细胞与细菌之间的战斗

2020年9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如何捕捉肺部免疫细胞的“活”图像。他们是世界上首次找到一种方法来实时记录免疫系统如何与影响小鼠肺部肺泡的细菌进行战斗。这一发现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免疫系统的清洁工---所谓的肺泡巨噬细胞---的新见解。肺泡巨噬细胞曾经被认为是静止不动的,如今他们观察到它们在发

2020-09-16

Immunity:过敏反应有助于抵抗细菌感染

过敏反应是欧洲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估计,超过1.5亿欧洲人反复出现过敏反应,到2025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增加到整个欧洲人口的一半。过敏反应患者最初会经历“致敏”,这意味着它们的免疫系统会发育出一类特定的抗体,即所谓的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它可以识别外部蛋白质,称为过敏原。 IgE与表达特定受体FcεR1的细胞结合并相互作用。体内只有少数表达FcεR1受

2020-09-10

PNAS:将免疫毒素一分为二发挥作用或有望精准狙杀癌细胞且不损伤健康细胞的功能

2020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将一种抗癌药物一分为二,然后分别给予癌细胞或能有效减少其危及生命的副作用,还能保护健康非癌变的细胞不受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将免疫毒素分为无活性和良性两部分,或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癌症的靶向性疗法奠定一定的基础。

2020-09-14

npj Precis Oncol:蜜蜂毒素可用于杀伤恶性乳腺癌细胞

根据最近发表在《Precision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哈里·珀金斯医学研究所和西澳大利亚大学的Ciara Duffy博士使用来自珀斯西澳大利亚州,爱尔兰和英格兰的312株蜜蜂和大黄蜂的毒液,测试了毒液对乳腺癌临床亚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毒液能够有效杀伤三阴性乳腺癌和高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

2020-09-03

PLoS Biol:“口腔”细菌可能会破坏阴道微生物组的平衡

研究表明,阴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导致不良的健康后果,但目前我们对其中的机制认识较少。最近,来自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Amanda Lewis研究组在《 PLOS Bi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阴道细菌之间的互利关系可能会鼓励潜在有害病原体的生长,例如常见的口腔核杆菌。这项工研究工作表明,健康细菌的缺乏会导致阴道出现有利于病原菌生殖的环境。并且解

2020-08-26